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①时间如果你想要在某个知识领域成为the best of the best,你必须要花至少10000小时实实在在的练习和学习。然而,Josh Kaufman却推翻了这些观念,提出了你只需要20小时就能不错的掌握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能在最初的20小时内熬过初学阶段的不适感和挫败感,我们其实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个全新的领域。哈!20个小时=2个沉睡的夜晚=1周娱乐时间的总合,听起来的确很不错。 嗯,我的意思是用20小时学习一门大学教材。②案例高效利用时间的案例学更多更多的知识,做更多更多的事情。简直是知识、精神双饱满!!斯考特·杨(Scott Young)12个月之内,自学完成了传说中的MIT计算机科学课程表的全部33门课,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1.5个星期。这是我见过的大学生里在学习方面活得最充实的人。 我曾经对他的学习方法做过超认真的整理:怎样做才能不虚度大学的时光? – 白诗诗的回答关于他的学习方法,warfalcon 评价如是:评价a:每天学习10小时,10天左右就要考试一次,并通过,这个学习效率非常高,更不用说重复了33次。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做不到很好的放松,只要持续二、三个月左右就会达到一个瓶颈,理解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继续,这个瓶颈会重复出现,就象考研时很多人前几个月都能坚持下去,但到6、8月之后就无法坚持。重复三次左右会面临一个临界点,度过这后就很容易继续了。 评价b: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③可实施性“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 + “(刻意练习)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结合我们20小时学一门教材的目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进行的不是严格意义刻意练习,我们的强度也没有那个国外小子那么高,而且一轮下来只要20小时,即便是用刻意练习的方式进行,也是可以接受的。学完一科,我们可以进行休整放松,不用严打紧逼。而且就我个人而言,一天高效学习时间安排在八个小时左右,是可以执行的。但是,要保证利用好八个小时的高效时间

④如果保证利用好自己的高效时间? 学习仪式感:人,藉由这种仪式带来的仪式感,来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能够使自我变革,把自己的专注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迅速提升。为了保证高效时段得到利用,我把每一次学习当成月考甚至高考一样的对待。 为了高考你会提前准备什么? 物质准备:吃饱穿暖 精神准备:考前睡眠充足 知识储备:复习再复习 在高考之前,脑海里,我们已经把在考场上的表现重复了多遍。再来看看,我是怎么为一次高效学习进行仪式感建立的:物质:水、巧克力、计算器、文具。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会在桌上一字排开,以防临时需要某些东西时手忙脚乱去到处翻。精神:在前一天晚上,我就想好第二天又要进行高效学习了,所以我会安心睡去,而且如果你已经在前一天高效学好的话,会在一种满足感和新的期待中睡去。 时间:比如,八点是我的正式学习时间,我会保证八点之前提前赶到那里,坐在椅子上调整出最舒服的学习姿态。 提取半个小时到达学习现场,我会做以下工作:仪式第一步:启动 1.把准备好的物品摆在桌上。 2.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做眼保健操。 3.闭着眼按摩太阳穴一个八拍。 注:眼保健操的第三个八拍和第四个八拍互换,多年的眼保健操经验告诉我,原本第四个八拍(轮刮眼眶)做完之后,眼睛睁开是会一片模糊感,眼液汪汪,十分不舒服。(ps.重新排版此文的时候我才发现,对于眼保健操我也是蛮有见解的嘛!!!哈哈哈。)

仪式第二步:预热翻看即将在要来到的两个小时之内需要学习的内容,心里有个大概。我会多浏览几遍某些重要的概念以及例题,但是我不会把这个活动当做是我的正式学习的过程,就好像你考试之前翻书,多看几遍重难点考点只是为了考试更好的发挥,而不能把这个过程计入考试本身一样。我现在做的活动,只是为了等一下正式学习更好的强化效果。仪式最后一步:静心在八点之前的一分钟,我会盖上书本。静静等着一分钟的流逝,八点钟一到,就带着喜悦感平静地翻开书本。因为有了那么多前戏的酝酿,你都不知道我多么的期待这么一次高效的学习的来临啊。

大学学习的方法千差万别,比如,有人有能耐能泡老师透到题,或者被老师泡也能泡到题,这种做法我认为是最高效的,有了考试题目就只需要锁定知识点夺取高分。这种做法我十分欣赏,但只有一点我不喜欢,那就是逃避了学习过程,没错,我也要考高分,但我只想踏踏实实的通过正常的学习完成这个过程。不过,我的踏踏实实要是和很多人一样一章一节的看下去,那就是侮辱我自己了,因为那样我会看不到最后,就止不住困倒在书上了。我个人的方法就是对这个踏实过程的一次优化,让自己在持续反馈之中达成纯20小时高效学习一门学科的目的。第三步:正式高效率学习步骤如下:第A步:第一遍阅读 1.看目录知道这一章重点在哪一节,这一节大概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2.看章后习题,圈出术语——–这个术语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识点了 3.根据术语去书中划概念和术语解释——–如果有些术语不能理解,请使用网络百度术语名词解释 4.术语理解后带着术语去理解书中的图表和例题以及案例⑤为什么不首先直接去阅读文字呢?对此,我还当真有些个人的强烈认知:理工科的书在我看来是不能谈「理解」这个词的,尤其是工科的书,我认为就是一份份的说明书,讲机械那就是机械的说明书,讲制图那就是制图的说明书,这些说明书和商品说明书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它们通过系统化的学术语言衔接成书、成册——但本质上一本说明书的集合。洗衣机说明书有什么作用?那就是告诉购买者如何操作、如何保养、注意事项。平时我们会嘲笑某些人看不懂说明书,其实不是对方理解力有问题,而是我们市面上多少说明书简直垃圾,写的不够明确、简洁,导致阅读者操作困难。同样,我也认为我们的教科书并不都是一本本优秀的说明书合集,因为它们的书写内容是由个人写就,说明的操作细节根据他个人的智识水平书写,他并不曾统计所写的每一句话是不是让读者看起来更加容易形象的理解。我是说,不好的说明书才需要额外的理解,好的说明书只需要我们按着步骤流程一步一步操作就可以达到目的,只有书写不明的说明书才考验读者额外的理解能力。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你学习某一本书,如果看不进去,可能不是你理解有问题,你应该换一本书。我们什么时候讲理解能力?中文阅读理解,英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我爱你,你懂我心吗?”,那是中文,英文。感性表达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文人思维表达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读哈姆雷特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需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讲机械机构的时候如果你说不理解,那多半是书本表达的问题,不是你理解力有问题。可以长高宽表达的东西,你说你理解它干嘛?难道某个机械结构脉脉含情的给你传达某种信号,需要你理解她的弦外之音!? 以上是对教科书的微词。我意思是这样的,大学本科教材有可能的话去换几本看看,可能有比较容易“理解”的书呢?中国大学教材烂,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大学教材受欢迎的原因。 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外文教材好啊好啊,其实都是喊在嘴巴上,看我这篇文章你都嫌长,你绕个远道去看外文教材?网上的公开课也比中国教授讲的好呀,推荐者万万众,实践者几几人!更何况,多数人外文的书是看不懂的,那么,就踏踏实实的看你们学校的教材,照样可以学好,此时才显得我的这个建议之有含量。(在重新排版的时候,我请额外圈出一句话:推荐者万万众,实践者几几人!——这句话太好了,且做我的名言2号。) 这个建议是这样:看书看不进,就牢牢抓住书本的例题、案例、图表。因为例题讲具体情境、图表具有可视化、案例就是讲具体的运用——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而且,例题里面包含了对关键知识点的运用,案例和图表其实都是为了辅助你理解正文文字内容的。所以,只要我们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图表,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接着我们再去看例题就知道了知识运用场景,之后,我们再反复地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这里还给你明确指明了什么叫了解、知道、掌握,课本往往会有学习要求,比如本节达到“掌握”的程度,而第二节只要“了解”就够了。那什么是“了解”、“知道”、“掌握”呢?光看这几个词汇,你是不是感觉在学习过程中,还是难以把握好“理解”等词汇的?从刚刚前段的描述中,其实已经给你活生生明确了呀:1.“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图表,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2.“接着我们再去看例题就知道了知识运用的场景”。当然,这里的知道是对于“知识运用场景”的知道,如果是“知道某种知识”,那我给的定义是:当我提起某专有术语名词、某理论的时候,你能想得起来有那么一回事。比如我说到隔壁小王出轨了,你说“哦,那个小王八啊,我知道”——那你就真的知道了,也许对于这种男女之事,你知道的还要更多,可能已经达到了掌握甚至熟练运用的程度。在这个男女例子的场景中,你表现的是一个好学生的角色——主动掌握的东西不由自主地就比“课标要求”的多得多。3.“我们再反复地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4.如果我们用所学知识去解释问题、或者直接体现在实际操作中,那就是运用了。以上就是我们需要尽量弱化教材文字阅读的原因。学习请以一章为单位,因为拉长战线会拉长反馈周期,对于学习实际效果不利。如述进行完以上的步骤,读完一章后,可以轻松休息片刻。在哪些实用的小方法、小技巧、好习惯能让人每天进步? – 白诗诗的回答中,我提到,我会在这种休息间隙做俯卧撑:有没有人认为健身必要但同时觉得浪费时间?工作间歇、课间休息期间,眼看四下无人,哗哗哗,30个俯卧撑一两分钟内已经完毕,我擦,不仅劳逸结合,三头肌一个月内暴结实!!!放心:男孩子的话,这30个俯卧撑放心做好了。虽然方法是我提供的,但是我不向你要30个俯卧撑的版权!

⑥这是我要提的另一个重点:能量分为身体能量和情绪能量。学习过程中,比如在图书馆学习,我见到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是没有补充能量的,当然也有人吃些小吃和零食,但这个和我所说的能量没有屁毛的关系呀,多数人正式的能量补充时间是中午时段的午餐,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有志于高效学习的学习者,只有午餐一个常规性能量补充时段,显然是严重不够的。能量补充:1.身体能量。精深练习的人最多达到1个小时1.5个小时,这是很累的,也就是说,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你得需要及时补充能量。两个小时的高效学习期间,分为两段,一段五十分钟左右,中间休息,这个时候就可以补充能量。所以,巧克力就派上用场了。人和人千差万别,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与人吃的方式不一样。身体的直接能量是葡萄糖,它把葡萄糖当资金一样运用。当身体能量不足时,首先剥夺的是心智能量,这时补充一些糖类(功能性饮料、奶昔、蜜水、果汁都是很好的能量来源),就会精力高涨,恢复冒险精神以及能够进行更加冷静的思考。所以,巧克力是我个人选择。为了防止做广告,我绝不会告诉你是只是高力士牌而已……2.情绪能量。很多人不知道情绪也是一种能量吧?一对夫妻,两个在公司都拼命工作,但一回到家里就经常吵架,是他们脾气不好喽?另外有对夫妻,下班很早,夫妻两个经常甜蜜去逛街么么哒,他们的脾气就好了?可是,这时候我告诉你,他们其实就是同一对夫妻,你又怎想?为什么这样?这是——-因为拼命工作不仅仅需要物质能量,而且繁杂的工作在白天还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情绪能量,老板多给你任务,你心里不满意,你能表现吗?是不是没有表现出来呀?对呀,你没有表现出来,你压抑了心中的不满。压抑这个不满的情绪用什么?答案的确是物质能量—–因为身体时时刻刻都要消耗它,但是还不够,因为还有一个事实:压制某一刻某一时的不满情绪,其实主要消耗的是情绪能量。那这样导致情绪能力下降,导致自控力下降,回家失控可不就吵起喽?是的,情绪能量需要补充。

平时还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我决定跑步,开始信心满满要跑一个月,结果没有几天就懈怠了,不是累了,而是情绪上感到疲劳了,产生厌倦感了。这时候,解决情绪疲劳,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放松。听音乐吧,听好听的音乐,在这里,我要提一个建议:在经济条件能承受的范围内,尽量买一根质量超好的耳机。羞涩的说,我有一根了,音效超级棒!同样,有可能就买一台超棒的音箱……这是和丁元英学习的。(《遥远的救世主》的男主,电视剧是个人超级推荐的,个人认为是一部比原著好看的老电视剧。)前面我也说了,还可以做运动。我看到某些办公室里面有健身器材,相当羡慕,不过作为学生,我只能四下下无人,那一段看来还得再引用一遍,反正是我自己的版权:俯卧撑 有没有人认为健身必要但同时觉得浪费时间?工作间歇、课间休息期间,眼看四下无人,哗哗哗,30个俯卧撑一两分钟内已经完毕,我擦,不仅劳逸结合,三头肌一个月内暴结实!俯卧撑随便做,不收费!

解决厌倦感,我也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在某一个热情高涨的时候索性中断学习。这边的需要强调一下,是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中断这个动作是发生在整个学习的后期,而不是你学得一高兴就中断,你要是这么蠢,只能嫁给我了!!! 村上春树跑步几十年,我最喜欢他的一点,是他会在跑步感觉良好的时候主动结束,这样他就会对第二天的跑步充满期待。因为人们对一些事情,总是能够清晰的记得事件的开头结尾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还要重点提醒的是,当时间一长,我们能记住关于一件事物的主要部分其实是事物留给我们的感觉而不是事件本身。村上春树以充满愉悦感的时候作为结束点,跑步对他来说自然会是一种“愉悦感”能隔天连续的体验。这是很智慧的。更多的例子我不想举例了,比如长篇写作者中有许多作家也往往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写到高潮达到部分主动停下来,因为高潮情绪很强烈,在第二天接着创作是,就容易找回感觉,从而继续写下去。事物的原因是一致的。所以,请你在晚上时段,即最后一个高效学习时段之后,接着再学习一段时间,正当感到愉悦、感到收获满满、感觉到学习仍然高效的时候——立刻中断你的学习,收拾书本滚回家找对象玩耍吧。这么做的原因在于:理论上,你一天的高效学习已经接近极限了,这只不过是高效学习的余温而已,所谓的高效更可能是感觉上的高效,再继续进行下去只会让热情从峰值递减。如果你在对学习感到糟糕的时候结束一天的学习,我想说,你真是愚蠢,总是竭尽全力的消耗完自己。你的确是拼命学到乏力的程度了,没错,确实可以承认你真的很拼很努力。如果学习只是一次性交易的话,你这种努力就值得嘉奖;可惜,学习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一次,当你学到无力时才恋恋不舍地结束,你用“精疲力竭”给一天的学习画上了句号,很令人感动。但是,你可知道,你每一天学习的最后体验点就是“累”今天你是通过竭尽全力的方式学到很多东西,可是,当“明天”来临的时候,你对于“今天”关于学习的最后印象只会是“”。“后天”、“大后天”……每一天都以“累”的感觉最为结尾点—–那么这个“累”就是你带给每一个“明天”的学习痛苦感。这种”“的感觉会累积变浓,因为每一天关于学习最后的那个感觉都会留下来,积累在你潜意识情绪认知里面。你因为一次次过度学习,从而导致了一次对学习的厌恶感的积累。——可笑你得不偿失! 而这正是多数人的做法:趁着精力十足拼命学习,学得无休无止,直到精疲力竭才罢休。哇塞,今天他妈的好有成就感,我学了满满一天,好有收获!——看到没,这种人很快会懈怠下来,你看到他第二天,第三天可能就去看电影去玩耍了,他说,那是劳逸结合,他说有学就要有玩……从我独特的角度来看,此人每次如此耗尽一天“彻底”学习的后果是,在他潜意识印象中,会不断累积对学习的厌恶感,因为他总是在学习达到疲劳低谷点的时候才结束,自然有一种“学习使人疲累”的累积印象,所以,他的那种学习方法不长久,因为一个人如果不是经过科学合理的调节,自然而然做到一个“精力旺盛”+“想要学习”的每一天,那是很少见的。当然,有时候他也会精力状态,但没有合理利用起来,居然还被他一次性刷爆了! 再者,他所谓的“收获满满”如果有一天遭受到打击,比如,现实证明他所学一无是处的时候,他心中就会倍加懊悔,懊悔当初那些拼命学习的付出是否值得,而这个懊悔的对象无疑是「学习」,他以为无用的学习使得他之所学无用武之地,在抱怨学错知识内容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是他也会对「学习」行为本身产生一度的怀疑,你看,一个人对学习的厌恶,对学习的恐惧,就是如此积累而来的。现在,你说,一个人对学习的厌恶是自然由来的吗?人是不爱学习的吗?人是可以热爱学习的,但是需要方法,需要遵从人的心理特点。当我说到这里的时候,请你听从我的建议:无论是什么学习,如果有这件事情来说对你重要,也有必要,但是你却讨厌它,那么请你在讨厌的时候立马去学习它,学到你喜欢它的时候立刻中断它。因为人都是追求快乐的,你学到情绪快乐的时候就中断,你的情绪就会带领你再来领略一次那种似曾相识的快乐,即便你的情绪不会主动带你来,也不要紧,因为你至少不会在心理上抗拒了。当你看到以上的观念的时候,可以点赞加感谢甚至加关注了,因为我第一次在这里说这个东西,有幸,你也看到了。所以,是缘分,我谢谢我自己,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观念呀,不敢说你在别的地方有没有见过,但是,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把这个观念用于学习,真是一种创造!

第B步:回顾 看完一章之后,这一步简直轻松,一页一页翻过去,对主要知识点、概念,脑子里有一个回顾,知道这一章有讲什么内容。 第C步:做题a计划.找例题,做例题。不看答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完对答案,紧接着完整抄一遍标准答案→→去章后看看有没有会做的题目,有会做的就做下去→→没有就跳回来看第二个例题,方法一样→→如此循环往复以上流程,如果五个例题抄完仍然没有头绪,那么太好了,说明你还没有理解教材,或者你的基础不扎实,这个就更好解决了:进行b计划b计划:遇到这种阶段性的困难,只能加强对教材的针对性理解。在例题解答答案步骤中圈出那些重复出现的关键词以及章后题目含有的术语,再进一步去阅读相关知识点的概念、案例、图表。接着回来做题。如果不行,更加简单了:进行c计划 c计划:能让你进行到b步骤的书,我有理由相信那应该是类似《固体物理》一类的教材了,其他弱弱的学科如电工等等等等,基本上不会让你做了五个例题、抄了五个例题,你连一点头绪都没有。所以,你的操作如下:放下书本,去热爱生活吧。 另外,我在送你一个礼物:当一本教材用如上的方式进行完毕,请你及时从网上寻找一份有详细答案的试卷做一次测试! 如果成绩达不到你心中的目标,请自觉决定安排时间重新学习、巩固、提高。这是对于自己有高要求的学霸说的。 这个测试建议实际上对渣渣具有更多现实意义:如果在测试中不及格,你需要重新加强课本的学习。以此,拯救了一大片期末会挂科的渣渣们。你总不至于在看到这个特意提醒的时候,还清醒而且坚定的要和期末考做一锤子买卖吧!?要讲的话讲完了,前前后后花了好多是时间修改文字。另外在补充一下我按这个方法进行时的一般作息: 1.我一般6点30分醒来,写晨间日记。上面会写“a.心态准备:我现在心情有点糟糕,还想睡觉,但是八点需要良好的心态来进行正式高效学习,所以,我必须振奋起来,加油!”“b.行动准备:为了确保八点正式高效的学习,我应该吃好早餐,天不冷的话,应该小跑一会儿,太冷的话,那就神伸懒腰好了,总之,要让心情愉悦起来”、“物质准备:应该去买水、巧克力……”写着写着,就清醒了过来。我不确定刚刚起床要不要再床上像猫一样的坐着不动停留几秒,听说有利健康,不错,很有利健康,我的尝试是这样的:为什么坐着?躺在不是更舒服吗?——没错,我又睡了几个小时!­—-这就是好处吧吧吧。反正就是此类日记记录每天重复差不多的唠叨,长时间的进行,我发现,这对于我来说,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暗示的作用——或者说,我有意于使它培养出一种条件反射,我喜欢这样,因为我喜欢——简单的勾勒,不是很长,我把笔记本放在床头,一起来,就里面写第一个字,“2015年……”之后就自然起来了,朋友,记住一条简单的惯性定律:静止的倾向于静止,运动的倾向于运动。不知道一件事情怎么开始才合适?先去做10分钟。不知道怎么和女孩搭讪?立马过去说一声:“你好!……”后面的你自然会接着说。动起来,运动的倾向于运动。我真喜欢这句话。2.我也有睡过头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因为一次计划的中断他就放弃了整个项目,我觉得他实在是愚蠢啊。比如我昨天打算早起学习的,可是济南雾太浓(刚刚接到济南大雾黄色预警,不妙啊),我以为是天没亮,结果晚起了两个小时。我难道不学了?对的,很多人正是这样做的。如果他在睡过头到中午才起来,他就很懊恼,麻痹,一天就这样悔了,算了,算了,今天下午还是好好玩吧,明天一定要早起!——这真是愚蠢啊,你没想到吧?第二天还是一样哎!长时间这样,效果很不好,你知道吗?当最后任务期限要截止的时候,你就焦躁不安了,你开始感叹时间他妈太快,自己不知不觉又荒废了这么多时间!……一连的情绪爆炸……哎。晚起了,就接着计划一天可利用的时间就行了嘛……有什么大不了? 同样,长期的计划要是因为不得已有一天两天的中断也没有关系,接着进行就行了嘛!……有什么大不了?非要让一时的缺失造成长期的隐患?! 3.能量值爆发期。 每个人的高能学习时间段可能不一样。但是我要强调一个词「预计」。观察自己长期的活动状态,我认为,预计自己能量爆发态出现在上午8~10,下午2~5点,晚上6:30~10点,一共八个半小时,所以,我会为了这八个小时坐着很多额外准备,比如,中午午睡就是必要工作;下午5点40左右,我可能会眯一会,这也是必要的工作;休息间隙用牛逼的耳机听喜欢的音乐,是必要的工作;个人爱好,俯卧撑也是必要工作;巧克力也是……总之,都是为了保证这八个半小时的高效利用而准备(实际上达不到8个半,8~10点休息10分钟,下午2~5点休息10*2,晚上6:30到10点,10*2,因此学习纯时间是7小时40分钟)。 因为里面提到下午5点40左右的小睡,那个时候并不困,是为了防止晚上三个半小时产生疲劳而提前进行的小睡眠的。在疲劳来临之前休息放松是最好的缓解疲劳的方法,你没有听说过吗?你听说过,所以,我再一次提醒你而已。ps.别以为这样学习苦逼,其实我是在极大愉悦度中进行的,伴随着强烈的仪式感,每一天都像朝圣之行。没有太多错别字,我不想修改太多次了,实在很耗费时间,但是如果你看到这里,我提醒你的是:划线内容才是关键。(ps.在3月22号,达到吉利的88888赞之后,我才腼腆的放上自己的公众号吧——搜——「白诗诗」或者「baishishi100」即可。希望在2017年3月7日——本人发现被知乎流量被限制之后,可以带走一点读者吧,哎。)最后是我的名言:为了学习,我今天有特意去买了一盒巧克力,预计前途是一片光明。

++++++++++++++++++++++++++++++++++++++++++++++++++++++++++++++++++++++++++这么有才的人当然需要做广告了,我被邀请太多,如果有以下相似问题,希望你们看过我答案后再邀请:哦,别忘了去微信公众号搜索—“白诗诗”,为什么呢,因为我也转移阵地了。以上是我最值得一看的答案:1.怎么背书最有效率? – 知乎2.如何成为记忆高手? – 知乎3.应届大学毕业生面试中有哪些“黑技巧”可以提高面试成功几率? – 白诗诗的回答4.我所依赖的记忆方法 – 知乎专栏5.给高中小朋友的一些学习方法 – 知乎专栏6.那我就靠这篇文章卖钱了 – 知乎专栏好吧,只贴好几个相关的。随便看。最后为了凑字数,让我隆重的再说一次我的名言:

为了学习,我今天有特意去买了一盒巧克力,预计前途是一片光明。
谢邀,下面已经这么多答案了,可能写了也没有多少人看到。但是看到很多人都在分享高中的学习经验,显然这不是题主希望看到的,高中的学习呢,简单地讲就是重复重复重复,就那么些知识点,反反复复练三年,其实收获甚微,而且,高中时外界干扰不多,可以专心学习。

对于题主所说的长时间,是不是可以理解成需要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就把之前在Coursera看到的一些和大家分享,希望对看到的人有所帮助,并感谢vancexu

Learning How to Learn: Powerful mental tools to help you master tough subjects是UCSD开的一门课。
Whether you are an outstanding or a struggling student, “Learning How to Learn” will give you powerful mental tools that will help you learn more effectively in tough-to-master subjects. You will discover practical, immediately useful insights that will help you to more deeply master your studies.——————–
Week 1. 学习是什么?
1.1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大脑很复杂,了解一些关于大脑的工作原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减少困惑。
首先介绍人在学习和思考时两种不同的模式:专注模式 (Focused mode) 和发散模式 (Diffuse mode),专注模式就是集中精力学习或理解某事,只有局部的神经链接处于激活状态,有利于你解决实际问题。比方说你熟悉四则运算,那么解决算数题的时候就主要靠那部分神经出力;而发散模式就是人脑放松的时候,神经信号可以在脑内大面积移动,有利于发挥创造性,比方说你洗澡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久攻不破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当你面对熟悉的事物时,一般处于专注模式,而当你需要新想法和办法时,或者你需要从宏观上把握某件事时就切换到发散模式,这两个模式是可以互相切换的,但不能同时进行。可以在紧张的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通过洗澡、散步等让自己放松的事情主动进入发散模式来帮助加深理解。
打个比方,如下图,专注模式是针板密集的时候,球在局部弹来弹去,发散模式是针板稀疏的时候,球在整个桌面游走。
大脑是一个昂贵的器官,需要消耗同等体重躯干部分10倍的能量。而大脑中有1,000,000,000,000,000数量级的突触,这些突触连接是动态的,因此你一觉醒来之后就不是你了,你的大脑已经发生了变化。
1.2 拖延、记忆和睡眠

当你做一件你不想做的事情比如学习时,大脑中和痛苦相关的区域被激活 (insular cortex), 大脑就趋向于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不那么痛苦的事情。
后面会有更多关于拖延的介绍。
介绍一个应对拖延症的简单办法:番茄工作法 (Pomodoro)。番茄工作法由Francesco Cirillo发明,听上去很简单:
25分钟没有任何干扰专心学习最后当这25分钟结束后,你需要休息5分钟。
Practice makes permanent.你需要不断的练习来增强大脑中的连接,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模式。
记忆分为长期记忆 (Lone-term memory) 和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也就是短期记忆,一般认为可以存放4块 (Chunks, 关于chunk后面会深入介绍) 信息,就像一块不太好用的黑板,不仅大小有限,而且很容易就被抹掉了,所以你需要不断重复,比如记电话号码,你需要一直重复直到你有机会把它写下来。而长期记忆的容量很大,从工作记忆转化到长期记忆需要时间以及不断的重复,这里提到了一个小技巧:spaced repetition, 就是一晚上重复20遍的效果不如你每天重复几遍。
睡眠对学习也十分重要。我们觉醒时大脑会产生有毒的物质,而睡觉时大脑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变大,脑脊液可以通过并且清理掉这些东西。睡眠的意义不止于此,它也是学习与记忆的重要的一部分。睡眠时大脑会整理你的想法和你学习的内容,不重要的记忆会被清理掉,而你想要记住的会得到加强。睡眠时大脑还可以重复你白天学习的复杂知识,对解决难题和理解知识都有帮助。在睡觉之前看的东西更容易进入你的梦境,而梦到它又有助于你对它的理解,关于睡觉对学习的作用具体可见我的另一个回答:
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整理白天学过的知识吗? – 知乎用户的回答
另外,锻炼身体很重要。除了散步洗澡听音乐等让你放松的方式会帮助你进入发散模式,锻炼身体能让你从之前集中精力的地方解放出来,使得发散模式有机会呈现,锻炼身体对大脑生长新的神经元有益。
隐喻和类比是强大的学习技巧。

Week 2. Chunking
Chunk中文直译是“块”,在这里是指组合起来的有意义的知识。比如字母d,o,g你可以很容易的把它们组成单词dog并在脑海中浮现狗的模样;比如拼图,鼻子眼睛耳朵背景等等,最后凑成一张图。chunk也像是把一些相近的文件做成的压缩包,节省空间的同时,便于搜索。之所以关心chunk,是因为chunk是已经加工好的知识,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真正会使用的东西。如何形成chunk呢?学一首新的吉他曲(可以视为一个chunk),通常是先完整听几遍曲子,看别人弹,然后自己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练熟,最后串起来。 学一门新语言,一般会先从基本的音节,然后把音节串成单词,熟练了再把词串成句子,还要不断的融合语音语调之类的更多的细节。 这些都是给了我们形成chunk的直观感受:由mini chunk不断拼接,直到最后在我们的大脑形成了坚固的神经通路,使我们可以不用多想就可以迅速作出反应。生成chunk的方法:Focus, Understand, Practice。
首先需要集中注意力。在形成chunk的时候,工作记忆像一只四脚章鱼一样,在努力建立新的神经结构,分心会占用章鱼有限的四只脚使得原本的chunk很难形成。接着是理解,理解像是强力胶水,能让chunk之间相互关联,使得知识更容易被想到和使用。
最后一步就是练习,形成context(上下文),从而巩固chunk,并建立多个指向chunk的入口。
要形成上下文,得跳出原来要解决的问题,开阔思路,不断的使用相关的或不相关的chunk进行练习,直到我们不仅理解了何时该使用这个chunk,还能知道什么时候不能用它为止。Chunk告诉你如何解决问题,上下文告诉你什么时候使用chunk,以及这个chunk在整张知识图中的位置。
另外,学习时不要过多的画重点,因为这可能会给你一种错觉:你记住了这些划过的内容,提倡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提炼中心思想。对于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没必要一直重复学习了,你更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你感觉最难的部分,这就叫deliberate practice。著名的10000小时理论也十分强调deliberate practice, deliberate practice往往能把顶尖和普通的学生区分开来。
Week 3. 拖延和记忆拖延就像毒品,每次品尝一点点,虽然获取了短暂的快感,但是已经上瘾了,你的大脑慢慢建立起了稳定的神经结构,使得你再看到数学题的时候会自动产生更多的痛苦,而同时无需经过你的抵抗就让你自动拿起手机或者打开网页。如此循环,你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将注意力转回原来要做的事情。这时,你尝试着用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力去跟拖延症战斗,结果往往不理想,因为用意志力去解决问题会消耗很大脑力,所以并不是很好的策略。那怎么办?用习惯,将你想靠意志力完成的事情变成靠习惯来完成。习惯的养成有四个部分:导火索(cue),习惯动作(routine),奖励(rewards),信念(belief)。导火索就是触发事件的原因,可能是时间,地点,感受,对外界的反应,比如午饭,沙发,疲劳,互联网,短信,邮件等。导火索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做出习惯动作,它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有好坏之分的是接下来的习惯动作,比如对“做数学作业”你的习惯动作是打开电脑先上会儿网,那就不好了。在这个阶段可以做到是尽可能减少危险的导火索,比如手机一震你就要看手机然后半小时回不了神,那就别带手机或者关机;一开电脑就想刷社交网络,那就断网或者别用电脑。习惯动作就是你对导火索的反应,它之所以叫习惯动作,是因为你在无意识中就做了动作,比如你一要做作业就先上网玩了一会儿。很明显,这步很重要,你要重建会导致拖延的习惯动作。怎么重建?做计划,在脑中先想象自己一会儿要做的事,比如“我走进了图书馆,拿出来打印好的作业,读了第一道题,用书上例题中类似的方法和步骤解了出来,然后看第二题……”,到了真正去写作业的时候,就按照自己想象的计划做,这时候需要用一点意志力。再比如你每次学了一小时想休息一下,习惯性地刷刷朋友圈,结果停不下来了,如果做了计划,休息的时候只听某一两首歌,或者出去走一圈,就好很多。你做的计划一开始可能不能完美执行,没关系,尽力坚持就好,习惯慢慢肯定可以改过来。奖励是指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每当有收获就给自己奖品,比如买点自己心仪的东西,或者毫无悔恨的放开玩等。它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非常重要是因为如果你的奖励是你非常想要得到的,比如一项荣誉,一个舍不得买的物品等,在你想到它的时候会激励你坚持下去。从来只付出不奖励自己,在养成习惯的效果上会差很多,应该善用奖励机制。信念就是要相信自己能形成新的习惯,能战胜拖延。恶疾容易复发,经常会有朋友新习惯没坚持多久就又回到老习惯的情况。别在意,要相信之前的付出是有用的,为了更好的贯彻信念,可以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看了这么多关于通过改变习惯战胜拖延的东西,有人会说这有啥用啊,我每次一看到数学题还是头疼要死,即使强忍着不干乱七八糟的,也完全做不进去,马上就开始拖延了,根本改不了。存在痛苦的感受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这些痛苦。那些不拖延的人,遇到困难之后告诉自己的是:我知道你很难过,但别浪费时间,开始做一点点吧,一定会慢慢变好的。你要相信确实是有办法让情况好转的。一个技巧是: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 (Focus on process rather than product)。番茄工作法之所以有用,就是因为他让你专注过程的25分钟。
另一个建议是做计划,weekly list of key tasks, and daily to-do list。每周对主要任务列个计划,每天再列个待办事项。
还有三个提升效率的技巧和建议:最难的事情最先做。因为越难越需要最充足的脑力去战斗,而且最难的最容易拖延的事情都解决了,后面都好办。给自己定一个结束时间,这跟制定工作时间一样重要。比如定好下午5点以后就不学了,之后去吃去玩去运动,所以5点之前,就专注把清单上的任务一个个做下来,尽量抓紧时间多做些,5点就解放。遇到困难先试试再说。只要试一下,头不疼了,心不乱了,过一会儿就发现,居然做完了。一定要战胜拖延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人脑需要时间来建造神经蓝图,就像健身增肌那样。所以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惯性,避免拖延到最后一刻,以防在脑内搭建豆腐渣工程。建立新的习惯是战胜拖延的良方,可以从习惯的四个部分入手养成好习惯。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做好计划都是提高效率的技巧。
这篇文章开始之前,先教你一个简单得不可思议的,让你能一整天都不被分心的小方法:把你每天的闹钟调早 21 分钟,然后在这 21 分钟里,只做你今天最想做的事。当然,这个「想做」的事情需要筛选,这里的「想」不包含娱乐性质或者消耗性质的事情,比如刷抖音和吃鸡,而是说去做一些在自我提升方面你「想」的事情,比如读一本书,学一门外语,健身画画等等。因为在你的一天中,会有无数次面对诱惑和被杂乱信息流所分心的时间,但现在给你布置的这个小任务,只要求你在早上最安静的时间里,先只专注 21 分钟,去做你自己最想做的事。 因为在一天的最开始,我们会最先选择去做什么,往往会对我们形成一种行为基调的奠定,这会极大的影响这一天的走向,它会对你形成一种先入暗示:「今天我的时间也会是属于它的。」很多人早上一醒来的习惯就是玩一个小时的手机,这个「玩」的基调被提前奠定后,就越容易荒废掉这一天。养成一个习惯的周期是 21 天,所以我也一般把这个时间设置为 21 分钟,我把这 21 分钟称为【基调时区】,也就是:为你奠定好一天的学习基调的时区。不只是心理暗示,这种「在一天最早时我就做了最重要的事」的成就感也会反过来促进和激励你,既然我已经做了,不妨就一直做下去。而且连这件事我都完成了,其他的琐事也没什么好拖延的。不信你明天早上就试试,相信你会回来感谢我的 hh这是开头的一个小方法,接下来才是干货,如何防止你的间歇性堕落?1先说你对间歇性堕落的一个小误区,许多人都觉得自己如果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是间歇性堕落。他们似乎希望自己一旦下定什么决定或者开始一种行为模式后,就要持续性,积极的坚持下去直到养成习惯为止。这是许多人包括我之前的一个误区,读大学时我给自己安排了巨详细的时间表,每天都卡点完成一个就打一个勾,初期的确还挺有成就感,觉得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中。但副作用是,只要哪天我起晚了一个小时,有一件事被其他事打乱节奏后没按计划完成,我就会一整天都陷入颓废之中。我会想着破罐子破摔「反正今天的计划也完不成了,不如就浪费一天吧。」于是那天其他的计划我干脆也扔一边去了,哪怕我还有很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至少一半的计划,但我就是觉得「不行,这一天脏了,明天我再重新开始。」但事实是,留给我按部就班再完成计划的时间没有那么多,我越来越频繁的被打乱计划,被迫「重新开始」。后来我才感觉有什么不对:我给自己定计划是为了让自己不再拖延,怎么我现在直接躺下的时间反而还越来越多了?综合算下来,哪怕我有一天完美完成了计划表,也抵不过我直接放弃的时间中落下的进度。于是我终于发现了……许多次的堕落和放任自如,都不是完全因为我要做的事情很多或者很难。而是因为,我总是很难原谅自己的堕落。我因为难以原谅自己一时的堕落,而选择了直接否定这一整天。作为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人,我甚至还会直接否定我自己。有一句套娃的话,形不似神似这种状况:浮躁是浮躁的原因,也是浮躁的结果。而堕落也是堕落的原因,也是堕落的结果。因为堕落而堕落,而堕落带来更多的堕落。2于是,准备讲道理了——不是说对自己有要求不好,而是说,不能对自己每时每刻都有要求。上周大半夜的和我老板聊起了天,他突然说「你对自己每天的要求都太高了,我希望你能放低一点儿。」我当时:「???老板不都是希望下属卖命的吗,怎么你还让我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他说,因为作用不大。他说,像我的理想是,在未来做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今天上班堵车不小心迟到了 20 分钟,但它会影响我未来做一家伟大的公司吗?我今天直播时话筒噪音有点大,虽然对来听课的同学们印象不太好,但它会影响我未来做一家伟大的公司吗?我觉得不会。因为这不是我故意的,我的态度始终是认真的,之后我也会再抽时间弥补这部分失误带来的损失,但一般来说并不会太多。在一个足够远大的目标安排中,当下的一些节奏被打乱并不会产生多大的隐患。但许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而是把当下的细节过度深究,以至于影响到未来专注的状态。我老板也是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但他没有去要求自己每时每刻都要做到最好。细节决定成败固然有道理,但成大事者也不拘小节。真正影响你实现目标的,并非是当下节奏被打乱时耽误的那点进度,而是被打乱节奏后你的心态,影响了你接下来的该做的那些更重要的事。所以,并不是说不能对自己有高要求,只是,不能每天,每时每刻对自己都有很高的要求。(来源网络)(来源网络)总之就是,不要把自己当成一根火柴棍,要把自己当成一根橡皮筋。【弹性】很重要。要赋予自己一个弹性,今天状态好,就多做一点儿,今天睡过了头,就当多休息一会儿。这并不是堕落,只是一种弹性。对计划保留一份弹性才能让人得以放松和喘息,不至于崩溃在每天的变数之中。毕竟,人不是机器,人会出错也会脆弱,那些每天为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日程表看似充实,那些因为高强度学习带来的崩溃看似悲壮,但那都是不合理,不珍惜自己的体现。人需要休息,人更需要原谅自己,允许自己偶尔的懒惰。而就我后来的亲身体会,事实上也的确只有在能够原谅自己的堕落时,对生活的掌控感才会重新回到自己手中,心态的稳定和对全局的乐观,才能让你在更大的计划中做得更好。3所以我为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和别人有点不一样。别人可能希望你变得更自律,更上进,更懂时间管理。而我希望你变得更坦然,更轻松,更容易长期的坚持下去。我们不拼效率,拼状态就够。1、找到对未来感的平衡
这是一篇最基础的内功心法。看完绝对有收获。不建议跳读,每章间都有强联系。几次更新的付出,已经远超我原来的预计。现在不求留一个赞,只希望能带给大家一点收获。内容包括:1.为什么名校学生可以高效学习十个小时以上?而我们自学两个小时就累瘫了?(基底核,与脑灰质的原理)
2.有限的意志力中,如何建立意志力加油站。(开关-行为-回报的习惯养成)
3.为什么成功学的励志鸡场没有效果。(爱结果,胜过自我提升与知识本身)
4.绕过学习的抵触感,在过程中养成渴望。(绕过高估困难,消极情绪与主观疲惫)
5.坏习惯的改变。(形成原因,与覆盖方式)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我们大脑并不喜欢决策,因为每次决策都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有时,我们身处空闲时间,反而比有计划工作时候更累、更有压力。
如果在空闲时间,我们没有选择用高刺激的娱乐来麻痹自己,而选择安静的思考。
我们极大可能就要面对很多矛盾,比如长远的规划和现在的混吃等死、近期任务的轻重缓急和我实在不愿意开始。
而更细小的决策,比如是否要刷牙?是否要去吃饭?也会消耗着精力。
所以聪明的大脑,本能的会减少决策。选取一个最优的模式,作为平时运转的方式。那就是习惯。
而运转习惯的器官,便是基底核。如果用我们身体肌肉举个例子,对于刚入健身房的小白而言,最痛苦的不是哑铃重量,而是学不会动作的精神压力。
哑铃轻了,感觉不到肌肉发力。哑铃重了,变成别的部位肌肉代偿发力了。好不容易正确发力了,呼吸又错了。好不容易维持在腹式呼吸,结果核心位置一下子就垮了。
我当时都很崩溃,做好一组动作,有四五个动作要点。而我的注意力,只能在两三个要点处。
而一个健身房的老蛋白粉,哪怕精神涣散,也能自然而然的做出标准的动作。
这是因为新手在用意志力在组合动作。每一组健身动作,都是用意志力在拼一个复杂的模型。这是一个大量消耗能量的过程。
意志力来源于脑灰质,而习惯来源于基底核。想要赢得长期战争,我们得依靠基底核。
回到老蛋白粉的例子,他做一组标准的健身动作,感觉跟呼吸一样轻而易举。就是因为这一组动作,已经被组成组块,压缩进基底核中。
他不是用意志力组合动作,而是用基底核中拿出组合动作,像机器人一样,只要跟随系统里面的程序。只要输入少量的精力,马上就输出高效的成果。
就好像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直接使用基底核的组块。比如早晚刷牙,饭点吃饭。
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基本上我们每一天的决策都是用在极少的事情上,其他一天中大部分的事情,我们都是跟着习惯无意识过的。
所以学霸学习并不是他意志力有多强,而是他的基底核中有大量的学习组块。
如果将学习比喻为开车到目的地,那学霸就是开车在高速公路上,我们学渣是边修路,边开车。
而模块的建立,改变的形成。需要我们的意志与精力。意志力源于大脑的灰质。受限于器官,其实全球60亿的人意志力都差不多。我们跟行业精英的意志力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但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立马进入长期的专注。有些宗教分子,军人意志力犹如铁打的一样。
最大的原因,是我们意志力一直处于低效的使用,甚至在使用前已经被大量消耗了。
比如大量的意志力用于对抗压力上、没有将注意力关注在进步上,而将注意力全部关注在还没完成的结果上。
第二原因:身体。我们的精神并不能独立于身体的运转。如果身体是不健康的状态,精神自然会随着衰弱。
甚至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抑郁症患者如果不使用靶向药医疗,单凭自身是无法摆脱身体激素混乱的,从而不可能拥有良好的意志力。
意志力的部分,后面有详细的讲解。
第一部分,基底核与灰质的原理完。以下为第二部分,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意志力的加油站)
一个习惯的模式,有三步开关,行为,回报。
其实在一百年前,大部分人们没有刷牙的习惯。这个习惯是牙膏商家设计出来的
他们拍了一个广告,一个美少女用舌头舔了一个牙齿(开关),放心有一层恶心的牙垢,连忙去刷牙(行为),最后露出洁白的牙齿,超甜的微笑(回报)
由此,刷牙的习惯遍布全球。为了增加反馈,本来无味道的牙膏,需要加入刺激性的薄荷,让我们感觉到有杀毒的感觉。
而养成一个习惯,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步,回报。衍生出来,就是强烈的渴望。
在大学时候,我就在思考为什么辩论队,有人强到爆炸,有的大四打不过大一。原因就是渴望养成的习惯。
在我第一场比赛,就打出神一样的操作。连对面四位女辩手都来问我微信。那一瞬间,我被辩论热爱至深。
一旦我认为空闲了(开关:感觉空闲),我就会疯狂的看辩论赛,去学习知识(行为),每次看完之后,我都会满满的自豪感,想着下一次引爆全场。(回报:成就感
短短一年,网上大部分辩论赛都看了,包括要翻墙的亚太赛。我大二就问鼎了世锦赛,广东赛区冠军。虽然之后忙别的事,来年是季军,第三年是亚军。
而别人,看到视频一半就感觉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所以辩论队,区别辩手好坏的,是看谁先找到对辩论的渴望。好坏学生的分离,在于好学生,找到了对学习的渴望。
任何一个行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谁先找到对这行业的热爱,从而养成习惯。
那时我学习英语,跟他们看辩论视频一样痛苦,因为我在用意志力(灰质),而不是用习惯(基底核)
而习惯也绝对不是孤立的,好习惯会连接好习惯。一个运作的大系统,一定有很多良好的子系统。
那我最初的实践举例,我只改变了两个习惯。早睡,吃完不玩手机。
首选,早睡的渴望,是渴望睡觉。而我要有这样的渴望,白天就要有成就感,这样晚上就不会焦虑。白天要真正做事,晚上才不会精力充沛。
第二,开关:手机不上床。无论如何理由,手机不能在床上。我看小说,在旁边椅子上看。早上要morningcall,自己买一个闹钟。
第三,行为:盖上被子,开始冥想。
第四,回报:高效的休息,加上内心的满足感。
在此之前,我每天都会刷手机到很晚。第二天精神状态很不好。而且要花极大意志力放下手机。
吃饭。渴望:饥饿感。所以不能死宅呀,要做事才会饿。
开关:手拿起筷子。
行为:绝对不玩手机,专心吃饭。
回报:味蕾的享受,与满满的成就感。
仅仅改变这两个习惯,我进入学习的状态快了,学习质量提高了。
第一,第一次不看手机可能消耗99意志力,接下来就是70,然后14,成为习惯就是0。而当大脑多次进入专注的状态,特别是身体层面满足睡欲与食欲,大脑就会被训练成擅长专注。
第二,每次睡醒、享受美食。我都会感觉到对生活的掌控力。这是一种充满自豪,又喜悦的感觉。每一次的成就感,会给我带来更高的自尊。
而我以前饭没吃好,每天起床都是感觉累。如今,吃饭睡觉都是我意志力的加油站。让我保留意志力,用于刀刃上。所以想长时间学习,先做好好吃饭,早睡早起。这也是佛教一个超级重要的概念,活在当下
吃饭的时候,就专心吃饭。走路的时候,就专心走路。敲木鱼时,能静心不起念,专于佛经。这便是修行的内容。
当然,不是我们懂得这一小段,就可以马上早睡与品尝美食。比如睡觉的渴望,是我一天过着充实,所以我渴望获得高效休息。
但我白天如何过着充实?如果我一天内完成了短期目标,完成了部分长期目标,所以我感到很充实。
那我怎么设立长短期目标?当我面对长期目标时候,我为什么感到是充实,而不是焦虑?
习惯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是我们大认知系统中,通过管理情感与理智形成的一个子系统。所以后面的内容,我会疯狂的打补丁。从而将我这这些块状的内容变成一个能运行的系统。
一号补丁:为什么成功学的励志没有效果
成功学会用大量的鸡汤,告诉你成功有多美好,自我实现多让人尊重。让你打满鸡血,对成功充满渴望。
我希望大家渴望成功,而不是渴望自己渴望成功。第二句有点绕。
举一个可能冒犯的例子,前者是一个思春期的男生,渴望异性。后者是一位同性恋,努力让自己渴望异性。
我们日常中打鸡血的效果,听了一大堆鸡汤文,经常是后者,所以才有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学霸都对成功学不耻。因为它让你爱结果,胜过自我提升与知识本身。
导致越读成功学,越对过程抵触,因为我仅仅要结果。越长,越复杂的过程对我越难受。
要学习好,知识要主动深入理解,要横向互相关联,中间一定有很多失败与纠错。
一个只重视结果的人,会主动推导数学公式吗?会主动整理知识点的关联吗?失败后,会高兴纠错,庆幸自己提高了吗?
这里面涉及一个概念,很多人认为,我们做事就是为了获得最后奖励,或者逃避某种惩罚。
所以,有人认为感受有钱人的生活,就能激励我们自己走向上流社会。基本上很多消费主义的文章都是这种套路。
或者,穷人处于某种绝境更可能成功。因为他充满动力去摆脱这种糟糕的处境。很多媒体也很喜欢炒作,穷人最主要的是缺少野心。
这两种想法,都是典型成功学内核的有毒思维。
如果你从事某种机械行为(不用动脑)的工作,结果的奖励与惩罚的确有很大促进作用。但你从事某种学习型工作,你则需要享受过程。
举一个我师兄的负面例子,他一直希望在27岁赚到五十万。但我跟他喝早茶的时候,发现他看事情都只看结果,而没有思考背后的系统。
他当时打算做K12。假如一个学生能让他赚一万,他就要招100个学生。而如何招一百个学生,就要看营销体系。如果生产出能让学生满意的课程,如何招聘管理老师,就主要看他整个管理体系。
如何不是一百学生,而是要招一万个学生。规模一变,能配套的管理体系也就天差地别了。更别说,真实的商业活动还要加入更多复杂的参数。
100万的净利润,应该是他商业体系的某个阶段性目标,或者说,是某个时间点的动态结果。而他没有形成一个自己的商业体系,而是大谈一百万。所以当时我就感觉他要失败了。
唉,果不其然。甚至最后因为创业,他没有毕业,还骗了很多人钱。君子断交,不出恶语,这个例子就举到这。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几场重要的考试。比起成绩,你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体系。外部的成绩,是一种反馈,来帮助你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
而我们社会人来说,当我们说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不应该去蹦迪什么的,去追求某一刻快乐的结果。而是要建立一套认知系统,通过改变认知,让我时常保持在快乐的状态。
可以说,成功学最大的危害,就是我们将精力放在结果。而忽略了成功是一个动态的内部系统,才是成功之道。
二号补丁:如何绕开学习的抵触,从过程中建立渴望:
学习的本质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走出舒适区。很多人有一个误导思维,把痛苦当成了目的。
走出舒适区要经历痛苦。但我们目的是把新区域划入,让我们舒适的圈子中。我们追求的是舒适呀
我上次看一个视频,一个男生跑进上海大学,在马克思课上骚话表白。最后说不存在女生,自己只是来试胆子,这就很傻逼了。
刻意追求痛苦的方式,来走出舒适圈。带来一定的好处时,会带来更大的弊端。
好象把一只南方的柯基丢在雪地里,它只能感到恐惧与害怕。它可能像洗澡狗一样逃回屋内,对雪地有了深深的恐惧。
如果我们把它放在雪与陆地的边界。他可能伸出一个小爪子,抓出一点雪感觉,然后有了兴趣,探出半个身子。最后在雪地里开心疯跑。
我们天性不喜欢离开舒适区,离开就代表着风险。假设我们眼前有一个大草丛,里面可能有香甜的水果,也有可能有吃人的狮子。
当代,我们舒适圈内有手机、电脑带来的高娱乐。我们不缺水果,为什么冒着被狮子吃掉的风险,去探索草丛呢?
此时得聊回我们的意志力,虽然脑灰质决定了,大家的意志力都差不多。
但除了正常的意志力损耗,我们大量的意志力浪费在高估难度,对抗消极情绪,对主观疲惫上。
这不能怪罪我们的大脑。如果你打算一次性探索完草从。你会本能的想象,整片草丛都是恶兽,你要如何跟他们搏斗。你保持着高度的集中,跟空气斗智斗勇,自然就难以走远。
文章开始就讲了,这种潜意识的思考很耗能量的。所以各位,我们没想象中那么可怜不堪,我们意志力很强的,只是大部分被无意义的消耗掉了。
此时,我们要聊怎么办呢。还记得那只南方的柯基吗?
任何的改变都要一个过程,无论是基底核收入一组新的组块,还是我们大脑神经元去理解一件新的事物。
我们都要经历,知晓、理解、熟练的过程
举一个我游泳的例子。
在头两周,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下水就行。游个十五分钟都行,或者游两圈感觉人多,就起来洗澡走人。因为这一个阶段,仅仅是让我身体熟悉新的事物。
如果我开始就想每天游一个小时,那我在和生物本能对抗。我更没有给自己很多压力,比如游泳锻炼身体呀,运动对生活有多重要呀。我就是熟悉一下游泳而已。
等两周过后,我下水平均都在四十分钟左右。此刻游泳对我来说,已经是划入舒适区的范围了。
好吧,我摊牌了。那段时间,我能天天坚持游泳,就是因为游泳池里面有很多漂亮小姐姐。
19年写这篇回答的我,你简直是太虚伪了。当时这篇回答写的是【现实里面我工作跳槽,进入了一家基金公司。每天压力都十分大,运动便成为我解压与保持良好精神的良药。我们身体有巨大的适应性,当我们提升环境的时候,我们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也会做出调整。】
当时我坚持游泳是这个原因吗?其实也是,当时进入公司压力真的很大。运动给了我很大帮助。但我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高高兴兴的出门,好像想的都是能看到腿长、身材好又漂亮的小姐姐。
不过有一点的确在理。很多时候我们要想改变。需要从外部来打破我们的系统,从而迫使我们适应,与二次认知。
所以我们要接触新环境、新知识、认识新的朋友,经历新的事情。这些新的事务,就是我们改变的源头。
扯的有点远,主要为了吐槽一下19年的自己。游泳的这个例子,大家当没事发生过。
要保持高效的意志力,就要用到我们的补丁1。里面谈到了内在系统的重要性。
当我们经历,知晓了一件陌生的事情。我们就应该通过系统,将一件陌生的事情,变成我们已知的事情。
举个例子: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意思是打仗的人,要懂得分兵,要有不同的战略。
我特意喜欢这句话,假如我工作特别忙的时候。我就会把工作想成一场战场,所以要【以正合,以奇胜】,时间与精力就是我的士兵。
我需要分兵,所以无论多忙,我一定要抽出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不去莽工作。而是思考,去整理,并进行冥想休息。
按常理说,我很忙的时候一个小时不去做事,而是去思考,是浪费了时间资源。但结果恰恰是我效率大幅度的提高,事情更早更好的完成了。
同时我需要多种战略,所以我起码要从上司,从材料接收人的两个角度思考一下,站在他们的角度需要什么样的材料。
孙子兵法,就是将整个战场模拟成一个大模型,而这个大模型里面有很多互相运作的子模型,比如计篇、攻篇等。
而当我遇到一个陌生的事情,我就可能套用孙子兵法的战争模型。把未知的事情,变成一个已知的事情。
上面的例子,我将工作各位杂乱信息、我内部的时间与精力,都套进了战争模型,从而得到了良好的信息分类,与精力管理。这片陌生的草丛,一下子转化成我家后花园。
所以,中学为什么要分文理。就是文理的学习模型是不一样的。你用物理的学习方法,去学化学可能会事半功倍。但你用历史的学习办法去学习化学,那就是把小霸王的系统强行去运行苹果电脑。
至于认知科学里面的元认知(如何认知我们的认知),如何去装载我们内部的认知体系。如何去认识外部的复杂的外部系统。这里就不展开了,毕竟这篇回答第一句就写了,只讲基本功嘛。
最后我们再提一点,如何改变坏习惯,减少无意义的意志力损耗。
习惯不可能根除,只能用新习惯覆盖。
就像我们习惯篇里面讲那样,是需求导致了我们的习惯。是我们意识与潜在意识群决定的最优解。是我们的内部系统运作,导致了坏习惯的诞生。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优化自己的内部系统。
认知自己,远比认知坏习惯不好,来的重要。
当然,这里还是举一个小系统自我更新的例子。
美国戒酒协会,先让酒精成瘾者列出什么情况下产生喝酒的欲望(开关)然后集体向上帝祷告与忏悔(新的行为)然后酒徒事后说,在人群中感到了主在注视着他。很温暖,感动的要哭(新的回报)
十年后,科学家过程他们的大脑。发现当开关打开时,他们依旧有喝酒的冲动,但在新的神经元的冲动下(新习惯),旧冲动不值一提。
而这些酒精成瘾者,也十年没喝酒了。这也能解释,理性的人都分析出宗教是假的。但人摆脱迷茫,排解痛苦,渴望安全感,与意义感满足。
这些需求渴望,很多人得信仰宗教才满足。如果一个新的行为,新的回报。能更好满足这些渴望,那上帝便死亡了。
当然,这是一个幸运的例子。因为酒瘾亦有物理成瘾性,宗教实在是太猛了。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很少能这么幸运,一下子就能撞到适合我们的好习惯。从而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所以我们不妨走一条远路,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去了解接纳自己的情绪,重新安装自己的系统,并且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大系统。
当然,这几句话并不简单,因为我们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认知科学的目标。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我们人类古老而又绵长的诗歌最终的答案。
当然,我们当代有着最恐怖的坏习惯。就是多巴胺陷阱。许多人刷抖音,明明十分疲惫,并不快乐,但没办法控制自己。
在信息时代,商家也是刻意制作多巴胺陷阱。使得大家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无法高效学习。
在美国有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一群猩猩被关在笼子里,旁边有一个屏幕与按钮。如果当屏幕亮起时,猩猩摁下了按钮,那猩猩就能有一杯葡萄汁。
猩猩很聪明,很快养成了习惯。在观察猩猩的大脑,科学家惊讶的发现,养成习惯的猩猩,在看到屏幕亮起时,大脑便处于愉悦的状态。不像之前,仅仅喝到葡萄汁才开始愉悦。
如果屏幕亮起时,不给猩猩葡萄汁会怎么样呢?猩猩会疯狂的摁按钮。此时,他的大脑看似保持着娱快,其实处于极端焦虑。
科学家设计了对照组,当屏幕亮起,没有出现葡萄汁,而出现母猩猩。仅仅喝了几次的猩猩,会前去与母猩猩玩耍,愉快的和眼前的美人造猩。
而已经养成习惯的猩猩,会继续摁着摁钮,渴望着葡萄汁。滚开,你这只三次元猩猩,我只要果汁。多巴胺,可不懂真实,有意义的快乐,与虚假,刺激性的快乐。
当你刷抖音,明明很痛苦想停下来,但会刷到三四点。通宵打游戏,以为自己得到放松了,但焦虑感从未走远。
此时,大脑已经被多巴胺绑架了,迫使大脑疯狂的摁摁钮。这种状态,跟快乐的化学反应很像,但并不是真正快乐。只是大脑被迫产生的一种疯狂的期待感。
而完全消除多巴胺,也是完全不现实的。因为多巴胺是人激情源头。小王子里面说了:如果你下午四点要来,我三点就快乐的跟二哈一样。
但我们同样不是《美丽新世界》里面,那些被阉割精神的人类。我们潜意识群里面,依旧渴望着能拥有一个超越现实,拥有巨大意义的目标。
所以宗教,是人类懂得讲故事之后,无法绕开的依归。梦想,这个词只要煽煽情就能赚取我们的眼泪。
如果仅谈方法论,我们可以从认知层面了解,这种及时快乐,会让我们失去活力。
就像我们如果喝一杯超级人类血清,就会变成腹肌男。那就没有人会去健身,整个人也会失去精气神。
在远离高刺激娱乐的时候,你会感觉到精神衰弱。你会感觉打一盘游戏,自己精神会变好。但其实不是,你精神衰弱是游戏导致的,是你因为你没有获得足够的刺激,身体在抗议。
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接触高刺激的娱乐,你此时不会感觉到衰弱。而你玩了游戏,恢复的精神其实也在基本线之下的。
我们也需要从物理的方法远离。比如手机里面没有装手游这些,拥有一些良好的兴趣习惯。周末,抽一天所有刺激性的娱乐、
最根本的办法,依旧是上面说的那样,不妨走一条远路,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去了解接纳自己的情绪,重新安装自己的系统,并且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大系统。
通常对我们有意义,影响持久的事物,都是一个长周期的反馈过程。改变也是,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而改变需要时间。
本文约7.6k字,阅读全文预计花费17min。我用3个月的时间,汇集13本书的精华,结合自己16年的学习经验,写成这篇文章。算是期末考试周到来前送给大家的礼物吧~相信不会让你失望哒~
强烈建议先点赞+收藏再看!!!!
以前你可能已经看过很多讲学习方法的文章。什么“番茄工作法”啦,“清单学习法”、“任务表学习法”之类的,乍一看好像都挺有用,至于效果嘛……只能说因人而异。因为就算你知道了很多的方法,如果不知道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还是没办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这就是我写本文的缘由。
移动阅读最大的弊病就是碎片化,你看完一篇干货,觉得自己好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是放下手机很快就不记得了。因为它仅仅是一粒沙子,和其他知识没有联结,看得再多,堆在一起也只是一盘散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花了3个月来写这篇文章。在这3个月的时间里,我写了十几篇文章作为铺垫,直到今天能把它们搭成一个知识体系。今天这篇文章会讲到很多学习方法,我会先阐述它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然后再讲该怎样操作效果最好。
第一部分先介绍学习的系统模型,第二部分介绍学习前的准备工作,第三部分是一些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
篇幅比较长,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里贴上文章结构图和内容简介第一部分:方法比努力更重要——从系统思维看学习过程系统思维就是认为事物之间都是有关联的,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学习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会受情绪、身体健康、精神状态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首先要把自己调整到一个适合学习的状态,“高效学习法”才能起作用。
第二部分:学习的准备阶段如果你刚刚和女朋友大吵一架,相信你很难平复心情专心学习;如果你没有办法静下心来,一坐在书桌前就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再好的学习方法也不管用。所以,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要做两件事:先解决情绪的问题,并且快速进入专注的状态
第三部分:学习过程这一部分围绕学习系统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记笔记、自习和回想展开,给出了每一部分的要点。比如,预习可以“不求甚解”,只要知道哪里不懂就行了;上课听讲的时候要留心预习时不会的内容;记笔记不是机械地抄写,而是先要辨别哪些是重要的内容;自习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6种方法可以帮你加深记忆;回想的过程贯穿学习的全部,回想能够帮助我们记得更牢固、更久远。
由于本篇文章涵盖内容较多,为了更好地吸收这些知识,可以来我的公众号【小猫倩倩】看看,我会把学习时如何专注、考前如何高效复习、怎么样可以“背过就不忘”的秘诀全部告诉你。一、方法比努力更重要——从系统思维看学习过程为什么老师讲课都认真听了而且做了笔记,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什么明明做了很多题,分数还是原地踏步?为什么考前复习的时候感觉啥都会,一上考场却频频出错?已经很努力了,每天很晚睡觉很早起床其他时间都在学习,成绩还是平平,难道真的因为我笨……
别急着给自己下论断。智商的差异的确存在,但是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夸张。天赋异禀者毕竟少数,多的是靠努力取得优秀成绩的人。不过这里的“努力”并不是说晚睡早起刷很多题就能考高分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策略。如果用公式来表达学习效果的话,可以写成:
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学习时间
这是个很好理解的公式。好的策略可以帮助你少做甚至不做“无用功”:你背诵的每一分钟都有单词印在脑海里,解答每一道题都能掌握相关的一串知识点,和别人学习相同多的时间,你能学的更好。
如果把“学习”的过程看作一个系统,它包含着许多环节:预习、上课听讲、记笔记、自习、回想等等,而我们的精力——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则影响着其中每个环节的效果。要是你刚刚和女朋友大吵一架,恐怕接下来好几节课都会心乱如麻;要是你生病了还坚持去上自习,平时能背100个单词的时间,恐怕此时只能记住50个词;要是你刚刚从球场上回来,这时候如果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你八成还要先用几分钟回味一下刚刚自己潇洒的扣篮的英姿。
学习系统属于“增长极限模型”:你投入了一个“努力”的因素,比如说做很多题,一开始成绩是有提高的,但是很快就会进入瓶颈。你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才停滞不前,于是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结果收效甚微,甚至成绩开始下降。“增长极限模型”的杠杆作用点在“负反馈”的环节。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识别并改变负反馈限制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总是做重复的题人会心烦、不想学习;你要花很长时间来做这些题,可能会睡眠不足,从而导致记忆力衰退、内分泌失调;又因为成绩没有提高,你会感到很挫败,对自己没信心……
掌握了这种方法,你就不会沉溺于“埋头苦干”,而是同时会关注提高成绩的其他方面。二、学习的准备阶段
1. 先解决情绪问题
在一切困扰学习的问题之中,先解决情绪的问题。如果你刚刚和基友闹矛盾,现在还要强迫自己背政治简答题的话,相信我,你记不住多少内容的;如果去做理工科习题,出错率也会极高。
这里建议大家尝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ABCDE法”,非常简单而且有效。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在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被其吞噬,慢慢地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理性的、心态平和的人,时常保持愉悦放松的心情。
喵之前写了一篇7k字的文章非常详细地阐述了“ABCDE法”如何使用,戳这里叶倩倩:如何控制负面情绪?
没有情绪问题就继续往下看啦~
2. 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状态
开始学习之前,把桌面收拾整洁,桌子上只留下你需要看的书,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统统拿走。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在书桌前,活动一下肩膀和脖子,放松。缓慢地用鼻腔吸气,让气体在胸腔里停留一段时间,再缓慢地经由口中吐出。这样重复好几次,在心中细数呼吸的次数,不要去想别的事情。如果环境比较嘈杂的话,可以买一对柔软的耳塞,或者用入耳式耳机听白噪声。
能让心情变得安静的歌单:『纯』大自然的声音 – 歌单 – 网易云音乐
我高中的时候特别讨厌数学和物理,大学时候却上了985的工科专业。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学好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可以来我的公众号【小猫倩倩】看看,我会把自己如何克服厌学情绪,如何解决学不懂、学不会的办法分享给你,希望你也可以取得好成绩。三、学习过程这个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会用很长的篇幅来写。在系统思维部分我提到了学习的5个环节,下面来把这些环节拆开讲解。分别说说它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该怎样操作效果最好。
1. 预习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预习。很多同学不喜欢预习,觉得浪费时间,要想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弄懂一个知识点实在太费劲了。
注意,这里说的预习并不是“自学”,不需要你完全懂。预习的目的是“提前了解重点”。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大概一个科目分配10min就足够了,有一些自己擅长的科目甚至不需要预习。我一般会在当天写完所有作业以后用半小时完成第二天所有科目的预习工作,实在来不及的话就在上课前的课间看一眼。当我们遇到难以理解的段落时,眼睛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提醒你这里要多留心。
知道这里不懂,明天上课讲到这个知识点时我要注意听。”预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2. 上课听讲
一节课的时间通常有45min,想要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保持高度专注是非常困难的,难免会走神。这时候前一天的预习成果就要派上用场了:你已经知道了老师上课要讲的内容,其中会花很长时间讲你已经知道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不大需要你仔细听的。但是,当老师讲到你昨天预习“这里我不懂”的时候,迅速收回思绪认真听讲
这样,一节课大概只需要保持10~15min的专注,就能掌握大部分重点(重点就是你预习的时候看不懂的)。在这个时间长度里保持专注,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很容易实现的。
3. 记笔记
为什么记了那么多笔记,一考试分数还是不理想?不记笔记吧,又感觉一堂课下来什么也没学。怎么办呢?
当我们学习的时候,大脑会交替经历两个过程——存储和提取。你背一篇古诗文的时候要读好几遍,通过读把内容印在大脑里的过程就是存储,合上书,复诵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提取
如果你记笔记的时候大脑空空,只是机械地把老师PPT上的内容抄在笔记本上,那么这种记笔记的方式就是无意义的,写多少字成绩都很难提高;但是,如果你听完一句话不要马上写,而是先理解这句话,搞清楚其中的重点是什么然后只记下这些重点,在书写的过程中你已经把这些知识印在脑海里了。
我自己读书的时候喜欢用思维导图笔记法,听课的时候一般用康纳尔笔记法,或者直接就写在教科书的空白处了。用什么笔记法都只是辅助工具,“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理解一句话,并且提取重点这个过程。
(附一张大学时在书上记笔记的图,写在书上主要是因为把图在笔记本上重画一遍太浪费时间了)后来发现其实A4纸比笔记本更好用,可以直接把公式的推导过程、老师课堂上延伸讲解案例写在纸上,然后夹在书里。4. 自习
(1) 更换学习场所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考试的时候在卷面上见过一道似曾相识的题,但是怎么也想不起来该怎么做了。这时候,为了回忆起它的解答过程,你会先想起那是一个晴天,教室的门敞开着,窗帘随风而动,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这道题目,然后在黑板右边偏下的位置写下解答过程……随着回忆起越来越真实,那些板书的影像在脑海中越来越清晰,突然灵光一现!于是赶紧拾起笔把解答过程写在了试卷上。
这是因为人有两套记忆系统,一个叫做显意识记忆,还有一个叫做潜意识记忆。比如说你背课文的时候,看起来只是记住了那些字连缀而成的语句,事实上,在你背的这个过程中,窗外树叶的沙沙声、黑板旁边滴滴答答走着的钟表、教室里桌子的位置……这些环境内容也被录制进了大脑中,只是你可能没有意识到。
我们要做的是,换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拿上你的书到外面去,到咖啡店去,从自习室搬到图书馆;换一个完全不同的时间段,以前习惯早上学英语,现在就在早上学数学,把英语换到下午、傍晚时段。学习的时候环境越是复杂多变,学到的内容就越能记得清晰、长久,所依赖的“好地方”对记忆的限制也就越少。
(2) 拉开学习间隔
打散你的学习时间,把一长段时间分成好几段,这样会大幅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说你打算用2小时来学英语,那与你一口气连学2小时相比,今天学1小时、明天再学1小时的方式能记得更多、更牢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已经忘掉了一些知识;时间跨度越大,你忘记的内容越多,但是也因此能发现自己的弱项在哪里,从而花更多的时间来巩固。刚刚学过一个概念,你没必要立即复习,因为这样做几乎是没什么效果的;如果一小时甚至一天之后才复习,这时候才是有用的。把一大段时间分成好几段会强迫你把已经学过的东西从记忆里挖出来,重新存储一次,从而进一步加深你的记忆。
但是这个“间隔”是有阈值的,如果间隔太久的话你可能会怀疑“我真的学过这个吗?”这里给出一张心理学实验得到的表格。“学习间隔”指的是从你“第一次学到这个知识”到“第一次复习”之间的时间跨度,在这个期限内复习才能确保考试的时候还记得。大家都经历过考前抱佛脚吧。看上一天一夜的书,然后去考试,很快这部分记忆就像被删除了一样无影无踪。对付一场考试固然有用,但是对后面的学习很不利。大学高年级的很多专业课都是建立在前面课程基础上的。比如说要是你“模电”学的不好,在学习“电力电子”这门课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障碍;要是你“复变函数”和“电路基础”学的不好,“信号与系统”这门课会让你很心塞。所以啊,学习不要偷懒,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学科,只有经过遗忘才能记得更深刻我们的记忆就像肌肉增长一样,先“损耗”一些,随后才能变得更强壮。想知道如何高效记忆,可以来我的公众号【小猫倩倩】看看哦~我还写了很多其他对学习有用的方法。
(3) 先考试后学习
为什么我明明已经认真复习了,还是会考砸?为什么题目看着都眼熟,一提笔就不会做了?
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能力错觉——熟练度错觉。学习的时候你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内容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然并卵。熟练度错觉会在潜意识里自动形成,因此要小心这些强化熟练度错觉的学习方法:
用荧光笔划线、再抄一遍笔记、再看一遍老师说的重点、刚刚看完一遍就立即复习。
这些大多都是被动的、不经过脑子的学习,几乎不会提升任何学习效果。相反,你需要让脑筋动起来,比如我在【记笔记】那个部分写到的,你要用心想一想重点是什么然后记下来,而不是无脑抄。学到差不多的时候放一放,然后用心去回想刚刚的内容;如果此时能够回想出刚刚的那个诗句,那下次大概率还能想出来;要是“直接去看书”的话,下次可能还是离不开书。
这里的“考试”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就是把已经记住的内容再表达出来。合上书背诵、不看课后答案完整地进行一次演算,这些都属于不同形式的“考试”。
如果能在学习之前来一次预考就更好了。可以拿往年试卷和课后习题来练练手。这个时候因为你还没有真正学过这些内容,只能靠猜测完成,大脑运作起来会格外费劲。也正因为此,“熟练度错觉”会被消除。如果一上来就学习,你只看到了正确答案,自然不会被干扰项弄混;但是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干扰项就会让你犯迷糊了。
预考能让我们看到接下来要学的内容,会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学,相当于“剧透”了重点。这样当你学到重要内容的时候,就会格外留心。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非常有利于自测的方法——费曼技巧。你去百度费曼技巧会发现很多高大上的解释,这里我只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是把你学到的内容将给别人听。讲给你的爸爸妈妈、讲给你室友听,把所有似乎“只可意会”的内容都讲出来,这个过程你自己的知识脉络会越来越清晰。教科书上大段的术语很难记忆,费曼技巧会帮助你“用自己的话记下来”。
(4) 交替学习
大家学习的时候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道题在章节课后习题出现的时候,你是会做的;但放在综合卷里之后,你就不会做了(对,说的就是理综考试)。你明明是会那个知识点的,但是怎么都想不起来该用哪种办法解决。
每次专注于一个技巧的练习,比如解微分方程、练习某一个调号的音阶等等,会让你感到实实在在的、明显的提高;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这些专一练习却限制了你在每一个技巧上的进步速度。而混合练习则能深化你对每一门学科的掌握。
我们前面讲到的换环境、打散学习时间都属于交替学习的方法,还可以在学习的间隔中穿插一些其他事情:比如说学45min数学,然后站起来接杯水、吃点水果休息15min,接下来学习英语而不是继续看数学。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晚饭后通常先弹1小时钢琴,然后才开始写作业。
交替学习会损失一些学习的专注度,也会导致我们学过之后忘掉一些内容。但是,我们前面说了,“只有忘记才能更好地记住”,交替学习就是让自己直面这些困难——换个环境就记不住了,那就多换几个场所,去咖啡厅去公园里去图书馆,直到记忆不再依赖环境;换个时间就记不住了那就多换几个时间,把早上学的科目移到下午移到晚上,直到记忆不再依赖固定时间段
除此之外,你在自己设计交替练习方案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把新的科目跟以前学过、练过,但是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复习了的内容混合在一起;还要记得把不同题型掺杂在一起。这样当你真正面对考试的时候,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5) 刻意练习
为什么做了很多题,成绩还在原地踏步?原因可能是你没有找到正确的练习方法!说白了就是你的时间都花在无用功上了。题海战术最大的问题在于你会用很长时间来做已经会做的题目,而对于没有充分掌握的重难点知识却练习不足
为了解决这这些问题,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了一种超棒的方法,叫做“刻意练习”。用人话来说就是“多花时间在薄弱环节,持续关注重难点”,具体方法如下:
① 全程在纸上解决一个重难点题目。在彻底得到答案之前,千万不能偷看答案,不能跳过任何步骤,确保每个步骤都有理有据。
② 重做一次,要格外注意关键步骤。
③ 休息一下。给发散模式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它去消化这个问题。
④ 睡眠。在睡觉前,把这个问题再过一遍。
⑤ 再来一次。第二天尽快把这个问题再做一遍。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能做到更迅速地解题。你对这个问题应该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多关注问题中最困扰你的那个部分。这个持续关注难点的做法,叫做“刻意练习”,是高效学习的最重要方面之一。
⑥ 给自己添新题。再挑一道重难点题目,用之前做第一道题的相同方法来接着道题,重复1~5步。
⑦ “主动”复习。
做刻意练习的时候,要专注于学习解题步骤中最难的部分,并提高对这部分的解题速度。
(6) 睡眠
怎么睡才能帮助学习,这是有学问的。
人的睡眠有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会以不同的方式筛选并巩固存入脑中的信息。比如说研究表明,“深度睡眠期(主要集中在前半夜)对巩固数据信息类的记忆非常重要,包括名称、日期、公式、概念等。
如果你要迎接一项需要发挥记忆能力的考试,比如政治、英语、历史之类的文科考试,那么备考前夜你最好能按照平时的时间上床休息,以充分保证前半夜的深度睡眠,然后早早起来再快速浏览一遍备考材料
如果你要应付的是考验你针对不同模式及规律判断能力的考试,比如数学、理综等,早上最好能睡个懒觉。
如果你有一场音乐表演、体育竞赛的话,那你也许应该晚点睡,早上也晚点起
困得睁不开眼了还在挑灯夜战?放下书,快上床睡觉吧!
5. 回想
其实严格来说,“回想”并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而是贯穿了几乎整个学习过程,但是它实在太重要了,于是就把它单独拎出来再捋一下。
用到“回想”加深记忆的地方有:听课时:回想预习的时候哪些环节困住了自己,老师讲到这部分知识时要多加留意;记笔记时:大脑中复述老师刚刚讲过的那句话,从其中挑出重点写在笔记本上;自习时:如果你想背一篇课文,花30%的时间来读,剩下70%的时间回想刚刚读过的内容;入睡前:快速回想白天学过的知识;考试本身就是一种“回想”。
回想的过程就是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更久远、更牢固。当你发现有个知识回想不起来的时候,就说明你该去复习它啦~总结:1. 学习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会受情绪、身体健康、精神状态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不要只顾着埋头学习熬夜刷题,心情和睡眠也很重要哦~2. 开始学习之前要先解决情绪的问题,并且快速进入专注的状态;3. 预习的时候不必太纠结,知道哪里不懂,上课的时候注意听就好;4. 上课听讲要重点关注预习时不会的内容;5. 用什么笔记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理解一句话,然后记录下其中的重点这个过程;6. 学习的环境越是复杂多变,学到的内容就越能记得清晰、长久;7. 打散你的学习时间,不要一次性学太久;学完以后记得及时复习;学习过程中可以把几个科目穿插进行;8. 先考试后学习能让你学的更好,把你学到的内容讲述给身边的人听;9. 把新的科目跟以前学过、练过,但是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复习了的内容混合在一起练习;把不同题型掺杂在一起练习;10. 题海战术会让你把时间浪费在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上。别这样,多花时间在自己的薄弱环节, 持续关注重难点;11. 好好睡觉,才能记得更牢固;12. 3分时间用来“写”和“读”,7分时间用来回想。撰写本文过程中用到的参考书目:系统思维: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德内拉·梅多斯《系统之美》;专注:丹尼尔·戈尔曼《专注》、凯莉·麦格尼格尔《自控力》;学习:本尼迪克特·凯里《如何学习》、芭芭拉·奥克利《学习之道》、威廉·克瑙斯《终结拖延症》、大卫·迪少夫《元认知》、安德斯·艾里克森《刻意练习》、约翰·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情绪:阿尔伯特·埃利斯《拆除你的情绪地雷》、丹尼尔·戈尔曼《情商》;费曼技巧:理查·费曼《别闹了,费曼先生》
一天只睡5~6小时+0.5小时午休的我,非常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我高中三年晚自习都在睡觉,接下来我会先用一堆废话,介绍一下自己精力严重不足,效率超低的经历;然后说自己挣脱出困境,进入长时间高效做事的理念和方法。
【一】我从初三开始上晚自习,加上高中三年,晚自习清醒的时间,不到5%(大致数字,总之非常低就是了),困到一点事情都做不了的地步。
初三的某个晚上,同桌把我手掐肿了,我都醒不了。犹记得初三晚自习边睡觉边考物理,也是非常难忘的经历了。神奇的是竟然考了80多分(满分90),可能是昏昏欲睡状态也能答题?这么神奇吗?可能我有特异功能吧。。orz
进了大学,没了强制的晚自习,我每晚聊聊天上上网看看电影,不困;班长后面组织了晚自习,我坐在教室里没一会儿,又睡着了。考研那会儿,我特别特别热血沸腾,为梦想奋斗的感觉特别中二哈哈哈哈哈哈。但是,我大部分时间,每天晚上8点多就去睡觉了。。羞耻。。读研时,有天晚上听戴锦华老师的电影讲座,依稀记得是《雪国列车》。几百人的阶梯教室,我一直埋头苦睡,坐我旁边的基友,瞠目结舌:戴老师讲话如此激情、气场如此强,你竟然也能睡着?
总结一下我之前的情况:晚上需要做正事的话,我就会嗜睡,一碰书就困,比如高中晚自习,比如考研时八点多就滚去睡觉;但只要晚上不用学习/工作,就只需要睡6h+0.5h(这个睡眠时间,是最近两三年才意识到的,之前不知时间宝贵,没特别注意hhhh)。而且,无论晚上多晚睡,早上都是五六点钟就自然醒。 强大的生物钟,无敌是多么寂寞。而现在,我可以做到依然是睡6h+0.5h,但白天和晚上,可以持续高效地学习/工作
好啦,说了这么多废话,是想告诉大家,我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做到长时间的高效的,无论是本科学我讨厌的化学,还是研究生时学我喜欢的中文,我都会在晚饭之后,丧失一切精力。所以我介绍的方法,既然对我有用,对你肯定更有用。自从我学会这个理念,并切实践行后,晚上也可以做需要费脑力的事情了,比如写文章/看书等。接下来是正文:
【二】我们所期待的“长时间高效学习”,可能是这样的:早上7点钟坐在自习室,一直埋头苦学到中午12点;
期间除了上厕所、接水、偶尔接电话回微信玩手机,一直在学习;
吃个午饭睡个午觉;
下午1点~傍晚6点、晚上7点~晚上10点半,重复上午的流程。一定要是特别完整的特别专注的学习时段,一点时间都不允许自己蹉跎。球球你了胖友,这是大错特错的做法啊胖友。
我们把自己每天的学习,当作一场长跑,试图跑到精疲力尽;但,为啥不能当作一场又一场的短跑呢?——注意,短跑观,彻底改变了我的观念。我现在的模式:是整点开始做事50分钟,然后休息10分钟。——没错,就是这么简单,我彻底逃脱了过往多年,晚饭之后彻底失去战斗力的困境。我知道这听起来平平无奇,如同古天乐版杨过的样貌。但我所说的休息,和你所理解的,完全不一样。且请继续耐心看,绝对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改变。
人生应该是一场接一场的短跑,而不是永不停歇的马拉松。短跑观意味着:当你学习/工作90~120分钟后,你应该休息15分钟。过多的精力消耗和过度恢复都是不好的。(《精力管理》)(具体比重自行决定,下文仅以15分钟为例,需要休息120分钟的胖友,恕我愚钝、没什么可说的……)
每天的学习/工作模式,应该是一个钟摆式运动:按照一定的周期消耗和补充精力。理想状态是:做事的时候全方位投入,放松休息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全身心地恢复自己的精力。看到了吗?“全身心地恢复精力”。你平时学习间隙的玩手机、刷知乎、聊微信、打游戏、看抖音,这些全部是无效的休息,事实上会消耗精力。
【三】首先记住1.5小时/15分钟或者1小时/10分钟的学习/休息模式,我们接着说,如何做到“全身心地恢复精力”,我们的口号是: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1、冥想懒癌的福音,冥想应该是最有效的精力恢复方式了。——也是我最常用的中场休息方式。其实已经被大家说烂了,不过还是具体写一下吧…冥想可以让你迅速恢复精力,大脑恢复清醒;也可以让你的情绪恢复平静,坚持一段时间,甚至能够缓解焦虑。
先安利一个坐姿冥想:手机倒计时15分钟(时间可循序渐进,一开始可5分钟,慢慢来)。坐在椅子上,可以靠在椅背上,手脚、全身都放松,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于呼吸上面,深深地、静静地、缓缓地呼吸,只关注自己的每一次呼气和吸气。“一切抛在外,唯独我存在。”深呼吸的频率不必死板,让身体感觉舒服即可。如果有杂念进来了,那些你正在考虑、担忧的事情或者人,把注意力轻轻拉回到呼吸上就好。继续关注你的一呼一吸。如果杂念出现的频率很高,真的没关系,一开始都是这样的。能意识到自己出现杂念了,是很好的事情。拉回来……就好。
2、间歇训练(复述自《精力管理》)
间歇训练的定义是:短时间内(每次60秒或更短)进行剧烈的无氧运动,比如短跑、步行上下楼梯、骑自行车等,然后进行彻底的休息恢复。在15分钟(时间长短可循序渐进)内如此重复进行,有节奏地快速加快和降低心率。——各位胖友,快速上下楼梯咱们是可以做到的。不要找借口,我谢谢你哦。
间歇训练能够增加身体的能量储备,使其有效恢复精力、能够承受更多压力。对人的情绪稳定,也有很大益处。
3、做不同的事情灵感来自这位答主转自网络的答案,哪些方法可以高效休息?- 故乡的云的回答
我没找到出处,网上到处都是。引用一下其中的段落: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讲过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了。”
先复述一下文中的方法叫做:交换使用你大脑的不同区域。所以,我们可以学一会儿知乎,累了的话再学习一下微博,又累了的话再学一下微信。想一想,高中时的课程安排,很科学啊。
对此进行了一下思考,我想,还有另一种使用不同区域的休息方法:“做新鲜的事情”。有陌生感,大脑才会更加投入,才能真正放松休息。比如:手机倒计时15分钟,出去走一条不同的路,看看路上的风景,全身心投入其中(默默自言自语很有效);
利用15分钟静静听音乐;
利用15分钟学首新歌;
……总之就是,做有一点打破常规的、不同的事情,一定要全神贯注,其实很有效的。
4、午休、好好吃饭以及和朋友交谈(复述以及摘录自《精力管理》)午间小睡20~30分钟,这是一种战略性恢复。吃饭、睡觉、交谈这些刚需,认真对待,可以恢复精力。这时别玩手机了,手机不会让你得到休息。这些其实是常识,但往往是常识才不去做。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我所需睡眠少(6小时),应该是天生的,毕竟我都是五六点钟自然醒。之前那些年,晚上一做正事就困,可能是早上醒得早+白天脑袋过于活跃,没有管理好精力。不是睡眠时间少的原因。每个人的所需睡眠时间不同,千万别刻意压缩。但是本文所说的方法,对于让你在睡眠时间之外,保持充沛精力,进行长时间的高效学习,是完全没问题的。我就是实例。总结:1、学习/工作1~2小时后,必须让自己停止,从高速运转的轨道上脱离,将全部注意力转移到恢复精力上去。(《精力管理》)2、我们的口号是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充电的姿势有冥想、间歇训练、做不同的事情、午休半小时、同朋友面对面聊天15分钟、听音乐15分钟等等。
感谢阅读。码字不易,费时费心,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还请花1秒钟点个赞。:)答主:高冷冷(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丨知乎55万关注)。我有20个万赞干货答案,我的学习类和心理学类干货,获得了130万赞同+310万收藏,在知乎总排名第四学习型答主排名第一。小小声告诉你,我的公众号“高冷冷”更值得关注,我给所有(300篇)干货做了便于查找的目录(在菜单栏“隔夜面包”),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数十万人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改变。——我的读者总说要把我藏起来,就是不愿意给我点在看。我好气0.0,只能自己给自己打广告啦。见谅。
我曾经最长连续每天学习10个小时,持续了3个多月,不会觉得很累。给我9分钟,这篇回答可以改变你的学习生活,本文5000多字,建议一个字一个字读,千万不要跳读,认真看完,我有信心帮你提升200%的学习效率。正文: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这个问题得劈开,变成两个问题:1)如何增加学习时间?
2)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先帮你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如何增加学习时间?你有没有这样幻想过:“要是我每天有30个小时就好了~”今天,我将从不一样的角度,帮你实现这个想法。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先列一条简单易懂的公式:学习时间=24小时-生活必须时间-享受时间生活必须时间如:吃、喝、拉、撒、睡、工作。享受时间如:刷抖音、打游戏、煲剧等所以,除了生活必须时间的花费外,减少一切娱乐享受时间,就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可自由控制的学习时间,能做到这一点,你基本就超越99%的同龄人了。理解上面的内容,你便成功了一半。下面我再讲讲具体的实行方法,我们一起成功另一半:首先,你要把握住你生活的时间节奏,怎么做?用最笨也是最好用的方法,记录记录记录!这里要重点强调,千万不要高估自己脑袋的记忆力,我以前感觉每天都很忙,晚上回到家也很累,但仔细想想却发现没干了什么活,明明很努力却没什么收获。直到我开始记录:结果打破了我一些愚蠢的理所当然!我从去年3月中旬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表让我震惊的有两点:一是,我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远远比我想象的要少。二是,我每天有接近3个小时,在刷朋友圈和做一些没意义的事里浪费了,我是一个超级自律的人,但记录后还是吓一跳。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面临这样的事:“再玩10分钟手机,我就睡觉!“结果12点半了还在玩手机。周六早上起来,精神抖擞地说:“先玩一局游戏,再去努力。“结果玩到了下午。相信我,那些堕落的人,没有一个是从一开始就想堕落的。他们只是在生活中被许许多多的诱惑给吸引,然后因为没有办法合理控制自己的时间,就做错了选择而已。所以,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是成年人高效学习的第一步,千万不要偷这一点懒,连续记录一个星期,你便能开始掌控自己的时间节奏,当面临选择时,你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接着,你可以把每天的【娱乐享受时间】适当减少,比如你每天打4小时游戏,就先把时间控制到3个小时,这样你每天就多出1小时的学习时间,但也不要一下子把4个小时都减掉,我一直强调人不是机器,太用力的人不持久,逐步递减是最好的优化方案,第一周从4小时变到3,再变到2、1。到了1,可以留着,我们不是圣人,适当的享受也很棒呀。然后,你可以优化减少【生活必须时间】,这是一个大工程,但这工程做好了,你每天就会再多出好几个小时。怎么做?先拿出一张白纸,然后把【生活必须时间】列成一个清单。1、刷牙洗脸2、三餐3、通勤4、…….接着,思考哪个是可以减少时间花费的。比如,你以前刷牙3分钟,那么你可以买一根电动牙刷,定时2分钟(电动牙刷花时间少而且刷得更干净),每天节省1分钟,一年就是365分钟,再比如,你是走读的,到学校要花30分钟,那你换成住宿,一天就可以多出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工作也一样,住公司越近优势越明显。还有很多方法,你这么聪明,一定可以举一反三的!这几年来,我不断实践整理,在时间管理这方面也有了些独到的见解和经验,让我的工作效率提升了3倍不止,如果你经常做事做不完,亦或是拖延症晚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黛西巫巫」,我想跟你分享一些自身总结归纳的时间管理高效方法,希望能让你在有限时间里,更好统筹安排时间,大大提升学习效率。黛西巫巫为你准备的学习资料大部分人,每天都至少浪费掉6个小时,把这6个小时利用好,你在普通人的眼里,就是一天拥有30小时的强者。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不累吗?”但强者都明白:“收益和付出是成正比的,今天的口水是明天的眼泪,今天的汗水是明天的钻石。”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首波兵。我这是帮你赚了多少钱呀,不用谢,点个赞鼓励下我就很满足啦。讲完提高学习时间的方法后,我们再来讲讲更加重点的内容,打起精神来,接下来是更重要的干货哦!二、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继续列一条简单易懂的公式帮你理解:请叫我公式小女神哈哈。先讲第一点:1、如何有好的学习状态。巅峰状态的科比扣篮,基本没什么人能挡住他。而生病了的科比扣篮,基本会被大多数NBA球员挡下来。一个人的状态,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学习」这种需要不断使用智力的活动,质量通常都是碾压数量的,3个小时的高效专注学习,往往比6个小时的分散低效学习更有收获。要想有好的学习状态,你就要先明白:什么是人的精力?简单来说,精力可以分为:1)身体的能量(体力)2)精神的能量(专注力)当你拿起书本学习时,你身体的能量和精神的能量就会开始递减,直到其中一样被消耗完,你就暂时失去了学习的能力,需要去休息充电。如上图,你就是妲己宝宝,血条就是你的身体能量,蓝条就是你的精神能量。所以,把这两条东西搞得足够长和足够粗,你的学习战斗力就能秒杀同龄人。
要让你的血条厚起来,我这里有30字药方:1)运动健身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三个月后你会发现自己真的不虚谁。2)早睡早起早睡早起的人自带活力光环3)三餐规律周末有时间的话,自己做饭呀4)少食辛辣好的饮食习惯,让人由内而外精神清爽5)多吃果蔬6)多笑少怒经研究调查,长寿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就是经常笑。我们接着进入主题吧:要想保持充沛的体力,最重要的就是得养成一个好的身体,这是基础,没有懒可以偷,最大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第二点就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你身边那些真正的学霸,他们能比普通人更高效学习,看了就会的核心原因是他们有更专业的规律作息。我这几年来,对作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也整理总结了一些良性的科学作息方法,非常适合学习基础薄弱,想在更短时间内恢复良好精神状态的同学,如果你有作息方面的困扰,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黛西巫巫」,我想把我归纳的这些超实用作息方法分享给你,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实现自己人生跑道上的逆袭~黛西巫巫为你准备的学习资料这里我非常强烈你学会番茄工作法:来源于百度百科:
番茄工作法是由西里洛创立的一种相对于GTD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使用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学会使用这个方法,能让你每天都处于高效的学习状态。”PS:觉得25分钟太短的,可以设置为40分钟学习后休息8分钟。另外,休息期间,要完全放松,玩游戏、刷手机、聊天这些都会消耗你的精力,不是真正的休息,真正的休息是身体和心灵完全放松,你可以尝试冥想,或者安静地看远方,这样的休息才能最高程度恢复你的精力。而要让你在学习时的蓝条(精神和专注力)饱满且持续,我有一套很好学习启动方式:这个方法能让你的精神、专注力、头脑的灵活度快速地提升起来,并且在学习中会感到充实,不容易衰竭。1)进行学习预热:将每一次学习当成大型考试(大学期末考、高考),是这个方法的核心。大型考试时我们总会提前到达考场,并且会让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保持最大的精力,也会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笔、橡皮擦、草稿纸等等。所以,当第二天要进行学习的时候,你可以提前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第二天起床可以适当运动,然后找到一个安静的环境,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的东西,笔、橡皮擦、草稿纸,复习课本等铺在桌子上,这样就完成了一次非常好的学习预热。2)产生仪式感:《奇葩说》里胡渐彪说:“婚礼就像是爱情的迪士尼。当你在迪士尼坐上旋转木马的那一刻,当你将米妮的耳朵戴在头上的那一刻,当你和迪士尼朋友热情拥抱的那一刻,你都会有一种自己变成公主的感觉。”婚礼、过年、敬礼,仪式感能让人变得重视起来,也是最低成本提升学习效率的手段。学习前,你可以在心里想象,考试马上要开始了,让自己进入考试般的专注状态。你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闭上眼睛,郑重且严肃地进行心理暗示:如,我要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了,我可以高效地把今天的英语单词背下来。或者你可以把桌子上的杯子、笔袋、等摆正放在前方。你也可以戴上降噪耳机等等,只要是你习惯且能产生仪式感的行为都可以。这些行为可以帮你调整心态,稳定情绪,甚至通过这些暗示,可以让你快速进入心流状态。3)进入心流状态:考试的时候,遇到擅长的试卷,你是不是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往往感觉没多久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而平常上课听不喜欢的课,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你趴在桌上睡觉,以为过了1小时,睁开眼才发现只过了5分钟。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同时感到兴奋及充实感,这就是进入了心流状态。有了前面大量的预热和准备,那么迎接你的,自然是一次高效而充实的学习。再结合上面的番茄工作法,那么你保持长时间高效学习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对于黛西来说,能帮助我进入心流状态的一个好方法是看书。看书也讲究方法,不是随便翻翻,也不是看5页书玩10分钟手机,需要的是极度的专注和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我每日都会留出时间阅读,配上我自己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总能在有所获的同时,又让自己能更快进入心流状态,如果你很难进入心流状态,或是从来就没体会过心流状态,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黛西巫巫」,我把我的私人精选书单和读书方法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助你更好的阅读,进入心流状态的快速通道~黛西巫巫为你准备的学习资料再推荐3个我觉得最好最实用的学习方法,之前推荐过,继续认真分享:三、超级棒的学习方法。1、终极快速学习法——费曼学习法教是最好的学。学习金字塔,图片来源于网络费曼学习法最简单的实践方法:1、拿出一张白纸,把你想要学习理解的内容写上去。2、复述一遍白纸上的内容,然后尝试理解。3、找到一个人,把你理解的内容教给他。4、教会他,等于你完全理解了内容,如果教不会,你可以再去理解,然后继续教他,可以多次循环,直到教会他。加拿大学霸斯科特.杨,他仅用12个月,便完成正常学霸要花4年才能学完的33门麻省理工课程,学习期间他就用了费曼技巧。所以,当你面对学渣的时候,不要嫌弃他们,如果可能的话,把你学到的东西,教给他们,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收获到更多更深的知识。2、记忆学习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根据实验结果绘成的曲线 ,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图片来源百度。看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当你开始学习时,遗忘也立即开始了,且遗忘并不均匀,而是由快到慢。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现在很多学习类产品都有借鉴这个曲线,特别是单词记忆类产品。很多单词速记班也是利用遗忘曲线,让很多记忆力不好的学生,实现一个月背2000单词。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根据自己遗忘的规律,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让自己的学习效率提升5倍。具体怎么做呢?第一步:打开书本,学习。第二步:短期复习5分钟后复习一遍,30分钟、12小时后再复习一遍。第三步:长期复习相隔1天、3天、5天、8天、15天、1 个月、3 个月后再复习一遍。按这个方法和节奏,你学习完的内容,基本就会在你身体里形成肌肉记忆,想忘都忘不了啦。3、框架学习法——结构化思维思维>专注力>时间>金钱先看一张图片,了解两个概念:普通人思考的内容基本都是散的我再举个栗子,帮你轻松理解结构化思维:某天,你妈叫你去超市买东西,她语速飙到了80码:3斤猪肉、1斤葡萄、3斤羊肉、1份辣椒酱、3斤胡萝卜、3袋芝麻粉、2斤白菜、3斤牛肉、1个西瓜、5个苹果、1瓶酱油、1斤生菜。当她讲到一半时,我相信你已经有点晕了。别担心,看下面:【今日到超市需要购买的物品】1、肉类
猪肉、羊肉、牛肉各3斤。
2、水果
葡萄1斤、西瓜1个、苹果5个。
3、配料
辣椒酱、酱油各1瓶、芝麻粉3袋
4、蔬菜
生菜1斤、白菜2斤、胡萝卜3斤。用结构化思维,把他们系统地整理好,是不是容易记多了?很多人都觉得学习难,其实不是你掌握的方法不够多,而是你没有在脑海里形成系统与结构。就像在杂乱的衣柜里找衣服会很花时间,但如果在把季节、衣服种类、衣服价格分类好的衣柜里找衣服,就会很轻松。图片来源于百度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我将它简称为三点法:当有人问你问题时,你先想清楚一个结论,然后再分三小点来支持这个结论:比如,有人在评论区留言:“答主我看了你的回答很有启发,要不要帮你点个赞?”我先回答结论:要的,点个赞比较好。为什么呢?我讲3个点第一,答案对你有启发,你点个赞,是感恩,感恩能使人身心愉悦健康。第二,你给我点了赞,我收到鼓励,就会激发我输出更好的内容来回报你。第三,点赞之后,答案会出现在你的主页动态,下次你想再看,到自己主页就能看到了,不用担心找不到。用上面这个方法,不仅能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还能提升你的逻辑论证能力,慢慢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你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四、再推荐一些学习时好用的干货和技巧1、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固定且规律的时间、专属的位置、熟悉的学习方法。2、不要选择晚上学习。别让自己找借口,先享受,再学习,结果就控制不住自己,一直享受下去了。3、做一张清单,把最难的任务放在最前面,这样你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就是越来越简单。这里可以做一张图,今日英语学习任务,如:1)、写英语作文(创作类型的,最难放在最前面)2)、背英语单词(背诵类型)3)、抄三篇优秀英语范文(简单不太需要费脑力)4)、跟同学练习口语聊天(放轻松地练习)4、杀死时间黑洞,除掉干扰源。卸载一些消耗时间的APP:游戏、抖音、快手、垃圾小说和脑残剧。学习时关掉所有的干扰因素:朋友圈的红点、手机提示音等。整洁的桌面:不要放太多东西,漫画书、零食、美女海报等会让你分心的东西都清理掉。五、看完对你有启发的话,点个赞是好习惯,只收藏不点赞的,你见过跟沙包一样大的拳头吗?黛西要打你了噢。另外,如果你想要更多的成长干货和学习方法,欢迎你到我的公众号「黛西巫巫」找答案,里面有我最宝贵的私家逆袭经验,全部都毫无保留分享给你,比如很多同学都好奇黛西是怎么样快速成长的、平时看什么书、有什么读书方法和私人书单、怎么理财,这些都会讲;还有我成功从挂科学渣逆袭成学霸的学习方法、哑巴英语变成英语达人的秘诀、自律长达10年的独门诀窍、连续高效学习工作10个小时的专注技巧……我还会每天分享一篇优质的成长干货,包括理财/英语/自律/学习方法、变美习惯、优质书单/电影/纪录片/APP。我还会在留言区解答读者的问题,比如说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手上有2万有什么好的理财建议?比如说,英语基础不好,怎么在一个月内快速提升?这些我都会解答!欢迎你来公众号「黛西巫巫」做客,我在那边等你,陪你一起精进哦~黛西巫巫为你准备的学习资料推荐一篇帮你提高10倍学习效率的超强学习方法:怎么才能心无旁骛地学习?推荐我这篇高赞文章,浓缩了知乎道理类的全部精华有哪些道理你后悔没有早点知道?推荐一篇能让你的生活效率得到2倍提升的回答:如何每天只睡6小时,还保持一整天都精力充沛?
看了好多人的答案,都还写的挺好的,有些答案还提了好多专有名词,不过我觉得最关键的点是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大家有效地执行、高效地学习。先来明确一下为什么要高效学习?我们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或生活当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除了勤加练习外,有时候可能还需要向名师求助。
高效学习的拦路虎是什么?一是拖延,二是注意力不集中,三是学了就忘。那我就来分别谈一下,对这三方面的建议吧。
关于拖延,你需要认识到两点:1)任何人都有拖延症,只不过有些事拖延,有些事不拖延。2)人之所以拖延,多半是因为拖延了对自己的影响也不大,或者这件事还不够紧急。
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任务“严峻化”。比如向朋友承诺什么时候完成,不完成会怎样,有个人监督你,会比你自己闷着头学习好得多。再者,设定小目标,形成一个惯性。长期目标如果太长太宏大,就会增加这个过程的痛苦,让你产生畏难心理。设定小的目标,把大的目标细化成一个每天可以坚持完成的事情。给自己布置好任务,比如:男生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个俯卧撑,女生比前一天多做一个仰卧起坐。一个月之后,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而且确实很难有大块的时间用来静下心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也是“碎片化学习”的发展原因。碎片化学习一定要基于搜索,即带着困惑和问题去执行碎片化的学习。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课题,有目的地去拾获这些碎片,而不是乱捡。先有树根、树干、树枝,才能变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也会慢慢形成你的知识管理库。千万不要“收藏”干货,别自欺欺人,有多少人收藏了会去看?恐怕很少吧。这是一种假的碎片化学习,看似能缓解焦虑,其实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你看了后内化为你自己的东西,才算是真正的学习。
给大家提供一个很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多倍速播放工具。有的人知道这种方法,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这种方法。现在有很多录制好的课程,我们可以下载好,然后用倍速播放工具,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听课速度。我比较喜欢用迅雷影音,不管是音频还是视频都可以用,听课非常方便。刚开始可以用 2 倍速听,习惯了提升至 2.5 倍,再 3 倍,4 倍。这么来,一个星期就会有很大的飞跃。
有个很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学了会忘,忘了就等于没学。可能有一点,大家没有注意到,反馈很重要。当你学了一些东西后,一定要想办法讲出来,或者应用出来,这才是真正学会了这个东西,也很难再忘记。
1.要制造文字类反馈1)看完文字的资料后,可以写一份摘要出来,以便消化内容。这就和我们平时做笔记是一样的道理,另外做笔记推荐用思维导图,方便记忆和整理。2)写摘要有个很重要的点: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而不是抄写和简单的选择删减。这样有利于加深你的思考与记忆。
2.要制造语音类反馈1)在学习英语中,英语的语音掌握就属于比较容易犯错的一个方面。你需要及时反馈,否则你会在那个错误中不停地打转。2)从嘴里说出来,和直接进耳朵听的效果是有很大误差的。如果能录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反馈。
3.制造肢体类反馈比如学习演讲,这就需要自己给自己录像,判断自己的肢体形态,给自己制造反馈。
最后,我想说的是,以教为学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了之后教别人,甚至可以制造教程,不仅能解决任务驱动的问题,还能让自己学的更好。在教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
嘛,就写到这里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要是想来找我玩儿,我可以送你们高效学习的方法,也有社交秘笈和写作资源,还成立了免费的成长群,里面好多厉害的小伙伴,嘿嘿~ ฅ( ̳• ◡ • ̳)ฅ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和一群人抱团成长,大家一起牛逼才是最快乐滴牛逼!

本回答节选自盐选专栏,有助于解答该问题说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我发现,所有学习和工作效率低的人,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一到要做事的时候,就会感觉全世界的风吹草动都是诱惑。长期?持续?稳定?努力?做不到,做不到。当你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勤奋和努力都是在耗费时间,成效低下而又疲惫不堪。勤奋能决定的只是下限,真正决定人与人上限差距的,是你能否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全神贯注。而这才是那些优秀的人身上真正拥有的特质。他们在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几乎可以忽略全世界,保持全身心投入、高度集中注意力。更可怕的是,只要需要,他们往往可以一天十多个小时持续这样,经年累月、从不懈怠。这才是隐藏在勤奋表象背后的真正特质,一种更本元的能力:专注。十个小时的勤奋,也比不上一个小时的专注。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相对于勤奋之类的东西,专注更像是一种天赋,一种自发行为。同样的家庭环境,同样的父母,两个孩子一起学习,也可能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清北学霸们,则几乎从小学起就总是比同龄人注意力更集中,更能够抗拒外在诱惑,保持高效率学习的时间更长。现代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这种能忽略干扰和抑制冲动的注意力系统,一般在小孩儿 3 岁时开始发展,8 岁时达致成熟。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专注能力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决定了,而有些人(大约 10%)甚至天生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他们甚至连一两个小时的专注都做不到。现代社会里专注是一种极其稀缺的天赋能力。而稀缺,意味着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我在初高中时候,就开始懵懵懂懂地意识到,专注很有可能是一种天生的能力。有的人就是整天学习看书,也不觉得累,更不觉得痛苦,所以能够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而我一旦学习超过两个小时,就会感到痛不欲生。上课时经常走神,自习时喜欢干别的,教室里门被风吹开,我也通常是第一个转过头去看的人。但在高三的时候,因为强烈地想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意愿,我终于爆发出了强大斗志。寒假里,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就着一盏昏暗的白炽灯,从早到晚看书学习。没有暖气的南方,我双手生满冻疮,冷到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在院子里跑两圈,累了就趴着睡,睡醒了接着学。那时候我就知道,虽然天生专注力不强,但通过意志力,我仍然可以强迫自己保持注意力集中。后来我看心理学才知道,原来专注包括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套神经系统,分别对应着「本能驱动」「动机驱动」。自下而上,比如你跑步、打游戏的时候,不需要做什么也能集中注意力,也不用多努力,这是本能和天赋的领域。而自上而下,就像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需要克服内心的懈怠、克服外在的诱惑,时刻提醒自己。如果没有极强的动机,是很难做到的。说实话,大家都到这个年龄了,早过了天赋的积累和开发期,如果还想依靠本能就可以做到专注,几乎是不可能的。你拥有多强烈的动机,你才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心理学甚至研究发现,如果人们的动机足够强烈,即使连续三个晚上或更长时间不睡觉,也可以保持敏锐的专注力,但假如他们根本无所谓,那么很快就会开始打磕睡。我之所以强调专注。
这思路,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我就犯过这个错,盲目追求“长时间+高效学习”,后果很可怕:压力大,心态崩,成绩没起色。放弃这个执念后,我悄悄地从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逆袭到全级第一毕业所以请相信自己,绝对做不到长时间高效学习。每人每天的心力是有限的。除了学习,还会被心情、天气、奶茶卖光这些事消耗,怎么可能一直学一直高效呢?这根本就是反人性的嘛!
所以你要反过来,利用人性,聪明地安排有限的精力。这才是学霸把 24 小时,生生用成 240 小时的秘诀。我在学霸身边潜伏观察,加上自己的近 10 年的实操经验,找到了 2 个致命关键点。搞定这 2 点,学习高效又稳定,状态堪比永动机。(还会收获男神的注意!经验谈!)快认认真真看完吧,收藏之前先点赞呀~一、深度学习为啥学霸跟你的学习效率天差地别?
为啥学霸能融会贯通,你却学一段忘一段?
为啥都是学一小时,人家看完一章,你就看了一张?
原因很简单:你只管照搬学霸的行为,却没升级对学习的认知;就像光顾着给手机换壳,你倒是也更新一下系统啊!下面我送你4个高效学习的认知升级,揣好了,以后多出去降维打击别人。降维打击京东¥ 29.00去购买​
升级1、网状学习我曾介绍过学神 Scott Young, 想看他爆照的戳这里。Young 提出过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学习不是直线的,而是网状的[1]听起来很抽象?没事,我给你看一个三步实操,你肯定秒懂:首先,你新学的知识点一定要完全搞懂。其次,连接上已有的知识(通过比喻、对比、例子等等)。最后,我还有那些部分是没学到的?该怎么补充、延伸、深入研究?学神 Young 说:这种方式的最高境界就是“学一次就会”,因此考试从不需要复习……这境界,讲真我还没达到。如果你到了,记得来评论区得瑟一下。
升级2、找到高效区间我以前学习,简单粗暴,“坐下就学”;不走心,不动脑。浪费了好多时间,才学会把不同时段,分配给不同类型的工作:不仅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还根据学习类型调整。简直是个美妙的动态平衡。
比如说学英语吧,我的操作大概这样:早晨精神最容易集中 → 抠语法难点;
下午会有点昏沉 → 做大量泛听;
晚上有段时间神一般高效 → 精读、精听训练。
学习中的休息时间(5-10分钟),用anki背单词。你也可以做一个类似的分配表,根据科目、学习类型安排时间。这样做出的时间计划,才是属于你自己的。
升级3、科学约束我在第一篇学习类万赞回答里就说过,我超喜欢用 planner 这样东西:为啥呢?因为 planner 提供了约束(constraints):i. 工作量上的约束适合重复性高的内容,需要坚持做的事情,杂事小事,等等。比如背单词、整理笔记、等等。
ii. 时间上的约束适合难以定量的事,需要多次修改的事情,需要大块时间的事。比如写论文、精读书、等等。有了约束,你就会产生“看得到终点”的强大动力。
给你看看一些生产力哗哗的 planner 叭:来自ins@laenotes来自 allaboutplanners, 由上至下分别是“必须做“、“应该做”和“有空做”的事
Tips:不同任务之间,记得留出额外的缓冲时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升级4、专注力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刻:学习好几小时,回想一下,还是一片空白;
安静的图书馆,手机关了,脑子仍然在瞎飞;
弄番茄学习法,还没做啥,就到休息时间了?
这很正常:现在谁有那个时间读几百字、看几分钟的视频,才等到关键内容啊?早就划走了,连个赞也不留。(我好多回答估计都是这样沉了的)在这个时代,强大的专注力是个稀缺技能点。《时代》杂志专栏作家 Eric Barker 甚至称之为 ‘21世纪的超能力‘[2]
如果你内心说:我就是没有哇,咋办?练呗!专注力就像一块肌肉,你练,它就会变强。
虽然我很爱推冥想,但是刚开始练的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建议的练习是:深度阅读+短时间冥想
具体操作:选一本你喜欢读、想读的纸质书,认认真真坐下来读 20 分钟。(不要被打断,不要看手机;20分钟不行就换成15分钟、10分钟。)然后合上书,做 5 分钟的冥想。重复。这样搞几次,你聪明的大脑就会习惯沉浸的感觉啦!二、深度休息我从没听说过每天跑一场马拉松的马拉松运动员。同样的,我也没有见过一个闷头学一天的学霸。
我反而从各国学霸们那儿,学到了无数有趣(奇葩)的休息方式。→ 人美声音靓的新加坡小姐姐,复习到夜深人静,跑去地下室唱歌剧;
→ 曾经的印度裔男神,每学一两个小时,会把身体扭成死结然后再展开;
→ 也有论文写累了学外语、历史学闷了背单词的经典款学霸。
用专注大神 Cal Newport 的话说,这叫深度休息。任何一个能够成功深度学习的人,都很会深度休息,以保证自己不精疲力尽、同时也不会丢失专注力[3]
长时间的高效学习,必须伴随深度休息,不然大脑会崩坏。那到底什么才算深度休息?以下是 Newport 大佬自己的避坑总结,我翻译、归纳成四条:
1、断社交任务比如说微信、邮件等:不回复难受,休息时又没法完整回复的东西。干!脆!不!要!看!统一在结束深度学习以后回复。这不仅能让你保证长时间专注,还会给你带来一种,充满生活掌控感的魅力。
2、戒下拉刷新很多平台都有这个功能。(包括你正在用的这个平台。)往下一拉,源源不断的新刺激、碎片信息就会送到你眼前。而且更可怕的是,看够了一个app,你会在下一个app继续。此时我要恭喜你,你已掉入无底洞。所以:休息的时候千万不要下拉 check 新内容哦。留到饭点,手机就饭吃更香!
3、改变专注本质写论文休息的时候,就不要构思另一篇论文啦;研究一道数学题的空档,别去刷另一题;专心撸完一只猫,不要去撸另一只猫……否则大脑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只会效率大跌。
4、不超过15分钟吃饭除外。
深度休息之标准答案,给你一些直接能拿来用的实操例子:
记住了嘛?深度休息五字秘诀,再重复一次噢:听、读、整、走、动。怕忘记的话,点个赞mark住~结语用一幅超靓的思维导图收尾:
做到了深度学习+深度休息,你就是下一个学霸。方法都是我验证过的,现在你要做的就是:点赞、尝试和坚持。有什么问题都欢迎来评论区交流噢!期待你的逆袭故事~
我就是那个,搞搞音乐,英语挺溜的蝶泳专家。欢迎关注,不教游泳。参考^来自Scott Young个人博客:https://www.scotthyoung.com/blog/2007/03/29/studying-and-holistic-learning/^Barker自己的书 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 也挺有趣的,中文版(台版)叫《成功不再跌跌撞撞》。^又是来自学神博客:https://www.calnewport.com/blog/2016/09/14/on-deep-breaks/。
从2本学渣到985博士,从学习苦大难到轻松高效不会累,这三个方法让我受益颇多。大学时的我:看到教室就难受,拿到书就犯困,熬夜追剧,通宵推塔,成绩被别人吊打,每天抱着手机,不看书不学习,整个人都废了。现在的我,长时间学习已经成了习惯,而且每天都学的很爽,别人2个小时才能做完的题,我1小时就能搞定,效率极高。通过和很多985学霸的交流,我总结出这套【长时间高效学习法】,靠着这套方法,我获得“全省优秀毕业生”称号,并多次发表核心paper,彻底改变了人生状态。这篇回答有些长,不过夏致保证,没有废话,全是精华,建议精读,保证瞬间扭转你对学习的认知,提升200%的学习效率(不止)。目录:1. 一个致胜法宝(Concentrate):每天只学3.5小时,你就能超越99%的人。
2. 一遍过超强听课法(Record):一个绝招,打破“学了忘忘了学”的死循环。
3. 最高效提分法(Feedback):错题本的冷门高效用法(强推)。@夏致 围笑提醒:赞之前别忘了先收藏一下,以免找不到这篇细致全面的干货啦。一、FCR —— 长时间高效学习法01 Concentrate —— 每天只需要学3.5小时正常人每天学习时间不会超过7.5小时。别惊讶,这里讲的是纯时间,而很多人认为的学习时长是毛时间。看似从早学到晚,但大量时间都在吃饭、休息、做白日梦、神游、扣手机上度过了,真正专注的时间其实很短。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来算一下吧:假设你的计划是从早上9:00学到晚上7:00,中间不间断,这个看似苦大难的10小时(毛时间),算下来有多少纯时间呢?你会很惊讶的发现,每天10个小时的毛学习时间,换算下来,只有5.5小时的纯时间。而且吧,这个表格真的是很自律很自律了,如果在学习时哼会歌,跑会神,保守估计,只有4.5小时纯时间。这就很开心了!完全不用逼着自己每天学8个小时(毛时长),学3.5小时(纯时长)就够了。把纯时长当成目标,学的时候会觉得很有盼头,因为学一会就能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就能想玩啥就玩啥,早学完还能有更多休息时间。又由于时长短,学习不会有压力,能激励自己赶紧学完。这可比每天8个小时挺松多了不是吗?但是,必须强调下奥,这3.5个小时,必须及其专注,不能跑神。怎么做到不跑神呢?也很简单1.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①一次学满3.5小时,然后想玩啥玩啥。② 每次学40分钟,休息15分钟。③ 每次学25分钟,休息5分钟。……这个最适合自己的时长需要我们自己探索,我之前写过,可以戳这里了解(02里)。学霸的作息是怎样的,为什么都不会困?​www.zhihu.com2. 用计时器迫使自己专注当我们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时长后,就要开始专注学了。这里介绍一个专注利器:手机自带的计时器。在计时的时候,人会有轻微的紧张感,这是促使专注的利器。自带的就挺好用的。(好吧我承认我懒,懒得下计时软件。)3. 把手机放在书桌后的床上注意奥,不是锁起来,也不是放在别的房间里,而是放在书桌后的床上。为什么放床上是有理由的,因为篇幅有限,想知道的朋友们可以在评论区吱一声,人多我会更新的。4. “提神神器”当你特别困的时候,会发现自己脑袋罢工,根本学不进去。涂风油精太虐身了,我经常吃这个咖啡嚼嚼豆当“提神神器”,困的时候直接嚼两颗,拿铁味很香,而且提神特别快,是种舒服的醒脑感~里面的牛初乳和人参肽能抗疲劳、提高耐力,已经给身边同学种草无数了哈哈~
Nelo拿铁压缩咖啡糖防困提神熬夜救星即食可咀嚼醇香零淘宝¥ 49.90去购买​5. 一旦完成任务,就别学了3.5小时学完了?就出去玩啊,因为今天任务完成了。出去玩的时候,如果看到舍友还在学,不用有心理负担,因为你知道,他们的纯时长并不比你多,甚至比你少。这个方法真的很好用,而且极其极其锻炼专注力!专注学习会有种爽感,那种专注认真学到知识的爽感,这可是8小时打酱油式的毛学习比不了的。02 Record —— 一遍过超强听课法我之前有这种情况:听课的时候无比认真,笔记记了2大页,听完觉得收获好大,又学到很多新东西,可第二天起床,人就仿佛失忆,那节课讲的啥啥都忘了,甚至连课的标题都忘得一干二净,只能记住老师长啥样(知道老师长啥样有什么用啊摔)。这就很郁闷了,为什么我们无论多么认真的听课,知识就是不进脑子呢?这就要谈到“输出”的重要性了。我们想想啊,费曼学习法为什么这么有用,备受推崇?因为它是一种“输出”。我们平时看书听课,都是“输入”,如果只输入,就会导致学了忘,忘了学,永远记不住知识,而费曼学习法把学习过程中缺少的“输出”加了进来,输入+输出一起使劲,学习当然一遍过,事半功倍。所以,每次听课后,可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人了,还要再来一次输出。夏致有一个自用的输出方法:听完课后写一篇小文章可能有些抽象,我替大家拆一下步骤。1. 第一步:简单回想这节课主要内容听完课后,大致翻翻笔记,回想下这节课的主题,老师都讲了啥内容。2. 第二步:梳理小文章的写作框架比如,这节课老师讲了摄影的3个构图法。我们就可以用列点的框架写文章:① 三分法② 引导线③ 奇数法则3. 第三步:愉快的写作框架列好,写的时候往里边填内容就好了。不用写太多,内容少的话,1,200字就能搞定了。我发现,每次只要用了这个输出技巧,那节课的内容就会像臭豆腐的味道一样,在脑子里回味无穷,怎么都忘不了(不雅但形象)。从这篇回答开始练习“输出”吧!坚持到这里,你真的很棒!下面这个方法对你非常有用,加油加油。小声:也给我点个赞呀。03 Feedback——最高效提分法你班里肯定有这么一个人,每天上课听,下课学,自习课认真写,回寝室再挑灯夜战几小时,日复一日,可成绩却总是中不溜,甚至在下游拼命试探。其实,勤奋不等于重复,重复更不等于优秀,这就涉及到你可能有的一个误区。1. 误区:重复做题,登峰造极有的人一上来就很刚,学习不就是积累吗,这还不简单,多做题不就行了。然后他一遍一遍听课,一遍遍做题,结果发现,没用啊,我还是老样子,你骗人。姐姐落泪…当然没用啊,这就好比,一张又一张的写数学卷子,却不整理错题,错的肯定还是错。无效的重复,让自己又苦又累,对成绩却没一点帮助。想要用50%的时间,产出150%的效果,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专注于“反馈”。即,每天做题后,总结出错题(反馈),然后专攻这些薄弱题,就能快速不费力的提升成绩。2. 提分必备神器夏致真的吹爆错题本。为啥说错题本是提分神器呢?除了他是“反馈”的集合体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知识点做错题为的是查漏补缺,补得就是一个个知识点。一个学科,一项技能,统共就那么多知识点,都整明白了,你不是第一天理不容。方法实操这是夏致在高三自己琢磨出来的方法,不用抄错题,就能把错题整理的妥妥当当。过程如下:第一步:卷子里的错题用小刀裁下来,贴在错题本上。第二步:答案和解题思路写在错题背面。第三步:每天做几道,会了就从本子上撕下来。第四步:在撕掉的空白处,贴新的错题。这样,省去了抄错题的时间(抄错题真的是无用功),还不浪费本,而且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裁错题,无比减压。有一个要注意的点:新鲜错题,隔一周再做,老师刚讲完就做,你肯定能做对,就没有效果啦。结语不知不觉,写了3150字的干货。和大家报告一下时间,耗时3天,共7.5小时。能看到这里的,是上进心爆棚的小可爱没错了,送你一张总结图,收好嘞。便你复盘,但求一赞又要说再见了,如果对你有帮助,可以点个关注,我就是那个热爱分享的正经学霸(雾),下篇回答再见~
这个题我一定要来答。从高中开始,再到现在大学毕业,每天只睡6小时,但仍然全天精力充沛,至少高度集中工作或学习8小时以上,我一直在用这些理念和方法,来维持和保证我长时间的高效学习和工作。希望可以给到你一些建议。之前我对于长时间高效学习的期待是这样的:自己每天能够非常自律,早上六点半起床,然后七点20吃完早饭开始学习或者工作,然后开始高效率的学习一整天,最好连厕所也不用去上,中午和晚上吃个饭,其余时间都在努力学习,直到晚上11点洗漱睡觉。现在想想,自己以前这是什么傻x想法….这是学习机器啊,这不是人,时间长了,自己的身体会垮了不说,而且这样的效率一点都不高效…后来才知道,能不能够长时间的维持高效学习不是靠自律,不是靠信念,是靠源源不断的精力。(注意,划重点,精力才是维持你一天状态的能量)可是精力这玩意儿,在你稍不留神就会被消耗掉,在你刷知乎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微信聊天的时候,当你在做这些事儿的过程中,精力都会轻易的被消耗。这也是为什么,你不能每天长时间高效学习的原因所在。明白了吗,盆友,所以重中之重,学会保持精力,才能实现长时间的高效学习。其实保持精力,保持自己长时间的学习状态高效,就是一个需要注重自己所有生活细节,还有转变学习观念的一个事儿。1.做梦都想不到,调整呼吸节奏和你每天吃的饭,可以增加精力。精力来源是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对应的实际生活,精力储备量相当于就是取决于我们的呼吸方式,进食内容和时间,还有睡眠,和身体的健康程度等。所以,呼吸和饮食很重要。(终于找到能靠吃来调整自己的理由了)呼吸:延长呼吸时间有利于精力恢复,深度,有节奏的呼吸可以调整状态,有助于短时间回复精力和专注力,也能带来放松和平复情绪。饮食:吃的少不行,能量不够没有精力,吃得多也不行,能量过剩导致肥胖,会损害精力,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和米面这些碳水化合物,虽然可以产生精力,但与低脂高蛋白和蔬菜谷物相比,不仅转化低,释放的能量也远远不如后者丰富。(真的不信你试试)2. 情绪对精力存在真实影响,愤怒和焦虑是最浪费精力的情绪。你知道吗?我们常常会焦虑,烦躁,从而没有耐心静下来去做事情,是因为,这些负面情绪也在消耗着你的精力,而且这些情绪代价昂贵,且效率低下,他们会快速的消耗尽我们的精力储备。从而帮让我们没有任何心思去做事情,这也就说明了,为啥你失恋的时候总是啥都不想做,干什么都提不起来精力。负面情绪会消耗掉我们的精力,正面情绪却可以更有效的支配我们的效率和动力,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尝试去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比如去运动,去睡觉,去逛博物馆,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是看视频,看视频虽然可以带来暂时的恢复,但是却缺乏营养,容易使人消耗过度,长时间的玩手机看视频会导致焦虑加重,甚至抑郁。(划重点!!)3.专注和乐观对于精力来说就是没有副作用的兴奋剂为啥要保持乐观,首先,乐观有助于精力恢复,而一个小小的消极想法,就足以摧毁你一天的精力。而保持专注与乐观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间歇性的变换思维频道,就是你在想一件事情的时候,一直想不明白,就不要再思考同样的问题,去想想和看看其他的问题。我们需要一方面看清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还能朝着目标成果积极努力,任何能调动适当的专注了乐观主义的行为,都能服务于良好的表现,4.短跑式休息法每天的学习和工作真的不是一个个的长途跑,是一个一个的短跑冲刺,没完成一个小冲刺你都可以去休息,这才是能让你维持一天高效学习的关键,醒醒吧孩子…你以为,人真的可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吗?你以为精力充沛是每天连续工作12个小时不用休息吗?你错了,那不是人,是神仙….你要是觉得自己是神仙,就去那么干,要是觉得自己不是,就老老实实滚去休息。我现在采用的休息方法是,35分钟循环休息法,自己给自己的方法想的名儿。如果你精力集中在一件事儿上35分钟左右,你一定无法持续下去。这个时候,就可以换个轻松的事儿做,比如说放空个几分钟,在工位附近走走,甚至是出去抽根烟都可以。然后你就会发现又可以集中精力了,然后35分钟后,又开始精力涣散。所以,我直接把这个规律变成一套可执行的方法,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时间,规划成一个一个35分钟的小时区。每集中精力工作35分钟,就休息5-8分钟,效果奇佳。工作效率一个打俩。一般人上班,到下午3-4点钟就头脑发晕,精力涣散的不行。而我无时无刻不生龙活虎。其实,这是我在玩儿英雄联盟的时候发现的,为啥英雄联盟一打能打一天不带累的。(我有一个公众号,叫一杯仙气,目前大概有二十万的人在看我的内容。如果你不知道平时看点什么,可以关注一杯仙气,我用很简单很有趣的语言,解释了关于学习方法,心理学,时间管理等等可以直接对你有帮助的内容,你来了就会发现,后悔没有早点看到宝藏。)原因除了游戏机制本身好玩儿,以外。其实它每局的长度都是在35分钟左右,结束一局,再开一局的时间,正好是5分钟左右。给了大家充足的大脑休息时间。在给一个建议,休息的时候,最好别看电子产品。放空一下精力恢复的最快。5.那些自律优秀的人都是怎么做到很有精力的。还有最后一个点,在坚持一下,最后一个点。(也是提高认知帮你解释误区的一个点)。其实很多人的自律,很多优秀的人,他们成功的秘诀不是有着超出常人的信念和自律,那样会让自己很累,而是主观培养的习惯,因为我们人类的行为有95%都是自动反应或对于某种需求或紧急情况的应激反应。(比如吃饭,睡觉,走路等等。)解释一下,就是你每次在纠结今天要不要去健身房,要不要去图书馆,就在你纠结了十分钟的这个过程中,你仅有的精力就已经开始消耗了,甚至消耗的所剩无几了。在你纠结完,你脑子似乎已经开始告诉你,感觉自己很累,要不别去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因为习惯是印在你脑子里的,这里省下的精力,你会用在将要去的健身上,学习上,从而提高你生活的效率。所以当你有什么想法就赶紧去做,千万别犹豫思虑,等到你思考完了,你也就没精力了。我们面对的困难越大,人们就越容易退回旧日的生存习惯,因此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当你今天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你去做的时候,你往往会觉得很痛苦,而变得比开始有进步的你还要懒惰,而如果当你本身的生活习惯就很健康,你还是会很优秀。想办法去给自己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吧,把他变成习惯,虽然刚开始会很痛苦,但是熬完这段时间,就会迎来春天,而这个春天,是你人生的春天。6.送你一个适合多数人的长时间高效生活节奏。六点半起来工作,持续90分钟(期间不能看手机)早上八点,停止工作,和家人一起吃早餐,早餐只吃蛋白质和一点点碳水(鸡蛋鸡胸都可以)八点半开始回到工作,工作到十点,然后休息20分钟,可以是出去走走,或者吃一点坚果。然后从十点半工作到十二点。十二点到一点半这个过程中可以看手机,尽情的在这个时候玩会手机吧,你会觉得很爽,并且没有罪恶感,有助于你下午的最后冲刺。然后从一点休息到一点四十,你吃午饭和玩手机的精力,基本可以恢复的差不多了。洗个脸准备一下,两点坐下来工作,持续90分钟,然后吃一点坚果,然后持续工作到五点,喝水休息十五分钟,然后直接到六点。如果你能严格按照这个时间来工作,你的效率会是平时的几倍。(当然可以参考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注意一定要给自己留出来休息时间,和补充能量的食品)7.最后最后,告诫大家啪啪或者自我安慰(你懂的)3-15天进行一次都是可以的。这一点可能有很多人难以启齿,但是确实对精力有损的事情。一方面是这种事儿都发生在晚上,太频繁会导致你时常熬夜的。另一方面,精华流逝会造成身体空虚,是实打实的损害精力。单身狗也一样,全靠自己更损伤精力的,所以。3-15天奖励自己一次是最合适的了。8.总结一下,长时间高效学习的关键在于:1. 在平时注重时间消耗的同时,也要注意精力的消耗。2. 你真的不是超人,没有休息,都是扯淡,间歇休息很重要。3. 饮食对于精力管理极其重要,少吃碳水。4. 负面情绪会消耗掉我们的精力,正面情绪却可以更有效的支配我们的效率和动力。5. 要学会间歇性的变换思维频道6. 当你有什么想法就赶紧去做,千万别犹豫思虑,等到你思考完了,你也就没精力了,要培养习惯。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不管你每天多累,真的真的都别忘了提升自己,不止是领域内专业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认知啊,转变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这么长时间以来,我整理归纳了一些提升认知的经验和方法,如果你想提升认知却不知道如何下手的话,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一杯仙气」我把我这些经验分享给你,可以作为你平时的参照。)最后,别忘了点个赞。
两天前在某处做了一个时间管理的分享,反馈还好,于是整理了一下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推荐拖延症、对日程表感兴趣,希望提升工作效率的朋友阅读。
(话说收藏是赞的近3倍,什么鬼,都偷偷地搞私活,不想分享出去让别人知道啊,年轻人,你们这样纸是不行滴呀!我为你们捉急呀!)
1,
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我觉得应该分成两部分。
长时间 + 高效客观上讲,长时间是比较容易的,很多人也都是在这方面下工夫,但是高效却难。小学时课本上学《愚公移山》,我是真不能理解的,在我看来,愚公所作所为,既无意义,也无价值,当然,这可能跟他们那时候也没什么娱乐消遣有关系。换到现在,愚公绝对是长时间工作的典范,但是高不高效呢,太低效了,真正高效的是后来帮他移开了山的大BOSS,因为他真正掌握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就我来说,长时间学习是肯定没问题的,但是不是高效呢?我一直以为自己是高效的,直到2011年,因缘巧合的看了《奇特的一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尝试做了时间日程表。然后,惊呆了!我本以为自己一天认真工作学习,怎么着也有8个小时,可是最后一看,有记录的工作时间才3~4个小时!时间都到哪儿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做日程表记录,到现在,有5年了。我知道有人一定会留言,活得累不累,在这儿正面回一下,不累,而且很享受。我从中拿到了好处,占了便宜,快活极了。
2,
我要讲的,大致是以下四点,然后会补充一些别的,所以本文会略长,建议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不适合边吃边读。我有一个偏执的习惯,就是吃东西的时候从来不看东西,我以为这是对文字作者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对食材的尊重。这是题外话,略过。
需要提前说明一点:要讲的四部分里面,很多东西是重合的,这不是糊弄,而是很多道理本身就是这样简单,只是我们人为的把它搞复杂了而已。重复一遍:大道至简!
3,

大家不要纠结于那个百分比的数字,那个是随便写的,要关心的,是这些情况,是不是正在你身上发生。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很努力,什么朝九晚五忙成狗,什么天天都是996,但你的时间真的是拿来工作了么?很多时候,你的工作就是上面这样,以为很努力,其实只是低效率,然后发个朋友圈,在别人还未感动之前,自己先感动了自己。
4,

1)纯粹工作时间,是指你真正拿来工作的时间。冲咖啡,拉个花,美美的享受了半小时,这个不叫纯粹工作时间,同理,吃喝拉撒都不叫纯粹工作时间。你会说,是的,我冲了个咖啡拉了个花,美美的靠在办公椅上,但我在想项目策划啊,在想文案啊,这个怎么不能唤作纯粹工作时间了?我的回答是,你随意,你觉得算就算呗。2)为什么要记录纯粹工作时间,很简单,因为纸和笔是不会撒谎的,会撒谎的是你。如果你真的认真仔细的做了记录,那么必然能够客观反映你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这样当你用心调整时,必然会有所提高。3)在你一开始记录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仅仅做不到长时间的工作与学习,工作效率也堪忧,这时候,请一定不要逃避,更不要糊弄自己,随便把什么都记录了进去,恨不得把造人作业都当成健身运动算进去,这样不好。这样你就让记录日程表这件事,失掉了意义,我们的目的不是成绩单好看,而是切切实实地提升自己,既能增加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又能提升效率。
5,
前面提到的《奇特的一生》,就是描述了柳比歇夫的生平。柳比歇夫,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后面的几百字介绍,我用两个字来总结一下吧:碉堡,牛逼!他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期间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数十年如一日,柳比歇夫都是这样记录的。在我看来,柳比歇夫真正做到了长时间和高效率。关于《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比较枯燥,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推荐只读一下时间管理那部分就可以了,其它部分不是很有必要去读。
6,
有一句话说在前面,很多朋友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到某个文章,卧槽,牛逼,然后点一下收藏。然后,那个答案就永远地尘封在了收藏里,此生再没有被翻过牌子。然后一百年后,一个稚龄少年在一本笔记里,发现了太爷爷留下的的知乎账户,登上去以后,在收藏夹里看到这篇文章,发出了和太爷爷一样的惊叹:卧槽,牛逼!然后跑去给太爷爷烧了一柱香,表示感谢,此后逐渐成长为一代……咦……画风好像有所改变,让我强行拉回先!我希望,看了这个答案,如果感觉不错,那就马上去试一下,我们要讲究学以致用,这样才会有一寸一寸的提高。不是明天用,也不是后天用,是等一会儿看完了,马上用。你不要马上夸我,不能我说好就是好,首先你得用一下,用完以后,你就会发现——DUANG!!!是真的好用啊,然后你就不仅自己用,还会推荐给你的同学和亲人用了。关于精确记录为什么是第一要则,不再赘述,因为你不精确记录,这个事情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事实上,精确记录确实是非常难的,分两方面,主观和客观。客观呢,是你没条件及时记录,出门在外见客户啦,手头的活儿太忙啦,啦啦啦啦,等等等等。主观呢,是你发现自己一天啥都没干,又混过去了,不甘心,所以就更倾向于给自己填一些模棱两可的时间记录。冷叔,什么叫模棱两可的时间记录?
这是个好问题,比如思考人生啊,做计划啊,寻找思路啊之类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以算,说白了,就是自欺欺人。我的建议是,实在不行,就随身一纸一笔,纸可以是便笺什么的,卫生纸也行,做了什么随手记一下,然后晚上整理,相信我,花不了五分钟。但你收获的,却是巨大!
7,
选适合自己的日程记录方式,而不要追求完美和完善。生活中,我见过的最可笑的一类人,就是为了给自己的懒惰、无能、失败找借口,而自称完美主义。那个谁,我知道说到你痛点了,但你也不要点反对+没有帮助嘛,这样真的大丈夫么?你还点!!!就像健身一样,你一上来就要吃最好的蛋白粉啊,肌酸啊,谷氨酰胺啊,但其实你的锻炼强度呢,根本还用不着这些。因此找适合你的很重要,毕竟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同,内容不同,理想和目标也不同。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别忘了你的初衷!我们的初衷是,也应该是切切实实的自我提升,更多时间的工作和学习来充实自己,同时更好地提升效率,而不是为了账面上的好看,瞎涂些虚的时间和工作记录来哄骗自己,这个是没意义的。
8,下面我拿自己的日程表举例,来作简要说明:
最一开始,我的记录是这样的,推荐新手使用,优点是很直观,也不容易糊弄自己,他就像是你时间轴的坐标,很精准的让你看到你在某一时间做了些什么。缺点是记录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切记,不要记录吃喝拉撒这种流水帐的东西,没意义的。但是,在用这个记录了很短的时间后,我就发现了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然后针对性的去做了调整和改良。
9,这是改良了两版的日程表,现在笔记软件这么多,随便哪个都可以做,就是用Word自带的功能做个表格也行啊,实在不行,买个三五块钱的笔记本也行啊。
在这一版本里,我对原来的日程记录做了较大的调整,不细说了,如图。在此要强调一点,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做这个表格和记录,比如你的工作是财务或者金融,那肯定不会是我这样的表格。重复一遍:选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最好的。不仅仅做表格,恋爱婚姻亦如此。
10,在使用了一年多以后,我对日程表又进行了改良,大家会发现,越来越简单了。
我在奋斗一栏,会写当天做过的一些值得记录的事情,或者矫情一点,就是梦想进度条,所以为梦想付诸的时间,都可以算进去。而备注一栏,则随便写写划划,但更多的是看到了什么有意思的文字,随手摘进来,然后月底统一整理总结一次,按段子、名人名言、各门类知识等等,细分的整理一下,这些就是当月的收获。不要小看这些碎片的积累,等你积累的多了,就是一大笔财富。到了现在,日程表基本固定就是这样了,不过有一点,2015年后半年开始,我不记录睡眠时间了,因为已经养成固定习惯,每天就是7小时10分钟左右的睡眠,既然如此,再记录又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每天多写了几个字,多看了两眼表。所以,不要纠结和拘泥于形式,要始终记得,所有的记录都是为了让你保持自律,而自律是为了让你拥有更好的工作效率,把时间安排得更好,更加的自由,不受拘束。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这些东西你是写给自己的,不要自己照镜子,都像在镜头面前一样搔首弄姿。

本文将近5000字,几乎浓缩了所有高效学习以及时间管理类的全部回答。向你保证所有此类回答,收藏这一篇就够了!!!不看后悔系列!!!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类似经历:每天计划安排的满满的,但是每当实施起来发现很多都没有完成做事三分钟热度,没一会儿就坚持不下去了,又拿起了手机偶尔想坚持努力,过不了几天打回原形……不要怕,你不是真的不行,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今天方法来了,刷到这篇回答的你很幸运。我帮你找到了适合你高效学习的方法,像玩手机和玩游戏一样轻松地实现长时间高效学习。我自己就是这套方法的受益者。曾经我也是一个每天5点起床,晚上11点多睡觉,中间几乎也都没怎么休息,但还是觉得自己一天下来完成的事情很少。每天晚上兴致勃勃的给自己列to do list清单,可是第二天却一半都没有完成。(当时真是心塞,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都没有什么动力坚持下去了,一度想要放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有时候我就会想为什么别人1小时能完成的任务,我2个小时还完成不了呢?后来才发现自己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在写这篇回答之前我几乎把市面上所有评分最高的时间管理以及高效学习的书籍都看了一遍(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英都是时间控》《番茄工作法图解》……)还做了很多的笔记,附上一张思维导图。电脑上真的超多笔记,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自从我看了那么多的书,学习了相应的课程,我才知道并不是!并不是!!!我完全可以完成每天给自己安排的学习任务,并且除此之外我还有时间看电影,逛淘宝,甭提心里多开心了。现在脑子里装了很多知识,并且实践了,效果确实非常不错了。忍不住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跳出之前学习的误区,找到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接下来开始进入正题,文章有点儿长,4000多字,但请答应我,咬牙读完,腰挺直认真看,一定可以帮你改变现在糟糕的学习状况并且可以实现自我的突破。目录
01 高效学习的误区其实,长时间高效学习=时间管理+高效学习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做到长时间高效学习,你需要学习时间管理以及高效学习的方法。(大家不要吓着了,放心好了,你们不需要像我一样去看那么多的书,查那么多的资料,我都帮你们把精华都总结好了,你们只需要看这一篇回答就够了。)我看到的很多书以及查阅的很多资料,包括很多人的回答,都给我一种夸大功效的说法。比如说,你学习了某个方法,你可以把1小时当2小时用、1小时看1本书、1天完成一个星期的任务……大家真的相信吗?它没有那么神,它只能说在你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但是它是有一个上限存在的,达到了某个上限大家都差不多。但是事实上,很多人连自己上限的四分之一都没有达到。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学习一定的方法滴!
为啥效率低?1、经常被打断?2、总是不专注?3、老是在交叉?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刚刚学习的特别上瘾的时候。突然,家人叫你吃饭、有人发消息你……当我们做完这些事情,你们会不会发现之前学习的热情会降低很多,甚至有时候都想放下手中的笔,想休息一下了,然后拿起手机,一不小心整个下午就过去了。会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学习了20分钟的时候,我们脑海里就突然不自觉的想起某个游戏、或者某件事情?又或者你可能做一会儿A又想着B每做完,做一会儿B又想先去把A完成。这些事情就会导致我们的效率非常低。那么如何高效呢?方法来啦!!!02 灵活运用大脑的黄金时间研究表明,我们人类的大脑,在早晨起床后的两三个小时里最清醒,也不会感觉疲惫,而且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处于一种非常有条理的状态。因此,那两三个小时被称为大脑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特别适合背书、学习外语等需要记忆、背诵的学习。这个时间段一定要用起来(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起床洗漱完之后就抓紧时间背诵,不要碰手机,不要碰手机,不要碰手机!!!)在科学上有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说法。你们不需要懂这两个专有名词是什么意思,你们只需要记住早晨和睡前的那几个小时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你们所有需要背诵的都可以留在早晨和睡前记忆。03 在疲劳之前休息把我好学习的节奏,在疲劳之前休息。当我们感觉到疲劳,或者觉得大脑很累,很难再装下知识的时候。我们需要赶紧停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你再怎么坚持效率都是很低的。为何不休息一下,让接下来的时间效率更高呢?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休息的时间,到处走动走动,看看远处的景色,让眼睛休息一下。学习环境「环境」: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通风:保持学习的地方空气流动,打开窗户。采光:好的光线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买一台质量比较好的护眼灯。整洁:你的书桌要有序,杂物要整齐、东西要少,最好就放一个杯子、以及一些学习用具。声音:在安静的地方学习,或者听一些白噪音、或者买一个耳塞,隔离外界声音。04 提高学习效率的特效药是“睡眠”这里需要注意几点:1、缩短睡眠时间,无异于缩短寿命。不要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而占用自己的睡眠时间。2、为了维持白天头脑的清醒状态,每天要保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3、中午30分钟的小睡,可以让下午的学习效率提高34%注意:最佳的午睡时间为20~30分钟。午睡如果超过了30分钟,恢复大脑机能的效果就会逐渐变差。超过1个小时的话,甚至还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这里建议大家在午睡前适当喝点儿咖啡或者茶水。咖啡因会在30分钟后发挥效力,所以小睡30分钟后就很容易醒来。05 15·45·90·法则在不同年龄段我们大脑能承受的专注力时间是不一样的。在小学我们是40分钟一节课(甚至低年龄段的孩子,老师需要通过玩游戏的方式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初中时45分钟一节课,大学是90分钟一节课。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来划分我们学习的时间。把我好这个时间节奏,才能更好地、高效的学习。我们可以45分钟休息5~10分钟。06兴趣如果我们喜欢做某件事,我们可能做一下午都不会觉得很累,效率也很高。就像我喜欢写毛笔字,我写一下午都很开心也不会觉得很累,所以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者你可以将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留到你效率最低的时候做。07 制作to do list清单1、将我们每天的任务写下来2、将清单放在我们很明显能看到的地方。3、心里惦记的事情全部写下来不要带着事情学习,学习的时候就要全神贯注。脑子里想其他的事情会降低我们的学习效率。08 学习的仪式感仪式感:每次学习的时候可以试一下这个方法,可以让自己很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1、简单清理工作区2、打开台灯调节亮度3、闭眼深呼吸,思考重要性4、打开眼睛开始学习限制时间想必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开学的前一天能把所有的寒假作业做完。但是,如果放在平时我们肯定是做不到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是有很大的潜力的。我们可以规定自己在某个时间段一定要完成某个任务,不然就不能XXXX样,来逼迫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定要严守时间,不要想着一拖在拖。09 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恢复专注力。当我们比较困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运动一下,比如出去跑两圈或者做一些有氧运动。过度运动反而会降低专注力。激发大脑活力最合适的运动量在60~90分钟。运动还有很多好处呢:运动可以增加海马体的神经数量,强化长期记忆、促进大脑发育、运动后人的学习能力会有所提升、头脑变灵活了、提高作业记忆能力、睡眠质量高、干劲高涨10 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相信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1、总是无法坚持(每次坚持学习了几天就松散了)2、坏习惯很容易培养(凡事好的习惯都很难培养,而坏的习惯却很容易养成。)3、坚持后的放纵(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想着玩会儿手机放纵一下)大家可以先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那么如何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呢「累计法则」:任务拆解、循序渐进我们可以把我们每天的大任务拆解成一个个的小任务,就像升级打怪一样,一个一个的攻破他。「内外法则」:前期靠外部、后期靠内部也就是说在前期,我们可以把自己每天规定要完成的任务告诉自己的爸妈或者朋友。告诉他们,如果我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我就不能怎么怎么样。或者坚持每天早起和他们打卡,让他们监督你,诸如此类。后期,你就需要自己去监督自己了。「激励法则」实质奖励、仪式奖励我们可以在自己每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就可以奖励自己一下。比如如果坚持了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就买一双自己喜欢的鞋,或者其他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奖励一下自己,让自己更有动力。「提醒法则」:做的时候不要想、做完记得总结、干扰记得提醒说做就做,放下诱惑我们的东西,做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做完要记得总结分析自己哪里做的比较好,那些任务没有完成,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没有完成,哪里自己可以做到更好。你在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面临很多诱惑,会面临很多干扰因素,任何一次你只要放松一下,你这个坚持就完蛋了。所以干扰的时候记得提醒也就是说当你面临干扰想要放弃的时候,你就要在心里问自己十次。我真的要放弃自己好不容易坚持了那么久的事情吗?好了,具体的内容就是这么多了,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对了,下期我会为大家整理比较好用的APP,相信我,一定会是满满干货的!!
上学时,因为学习方法正确,不熬夜、不刷题,我高二就被保送到了南京大学。2004年进入职场后,会学习的优点就更明显了,我每天还能保证至少8小时的高效学习,坚持到现在15年了,学习任何技能都快。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每天不用工作的吗,去哪里抽出8小时来学习,怎么可能做到?别急,慢慢看下去,本文5000多字,都是干货,只要看完,我有信心帮你真正做到长时间高效学习,即使身处职场。(P.S.最近建了个群,讨论更多关于职场学习的方法,文末附有进群方式)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很难做到长时间高效学习?其实不只是你,99%的人都很难做到。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有缺陷的学习器,它当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愚蠢的。
1、大脑是愚蠢重复者和聪明管理者的结合体还记得初中就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吗?又称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人的大脑也类似,它里面有个叫基底神经节的东西,最喜欢的就是重复不变,并且会长期维持这种状态,抗拒任何大幅度的变化。这种保持不变的重复状态,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习惯。
而学习就是一种大幅度的改变。你要想让任何学习的技能形成习惯,能自如地使用,就必须让基底神经节接受新的变化,并形成新的重复。你说基底神经节能同意不?当然不会同意啦,所以每当你想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基底神经节就会告诉你:不,你不想。它会不断地诱惑你回到自己的舒适圈:玩游戏,追剧看电影;就算学习,也只会做些简单的背诵和记忆。你之所以很难做到长时间高效学习,主要就是基底神经节的锅。
要是大脑只有这么个蠢货的话,估计人类都没办法发展文明了,好在大脑中还有另一个区域,也就是前额皮层。前额皮层与基底神经节的关系,就像“骑象人”与“大象”。基底神经节是“大象”,只管按照习惯重复前行,即使前面是堕落的万丈深渊,它也会毫不犹豫地往下跳。前额皮层是“骑象人”,可以对重复行为进行监控,控制我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是前额皮层在决定我们想学英语、希望写一本书、每天锻炼身体等。要想让任何学习的技能形成习惯并运用自如,就要靠前额皮层这位“骑象人”让基底神经节这头“大象”接受新的变化,并形成新的重复。
前额皮层这位“骑象人”的管理功能虽然很强大,但却有个致命的缺点:对意志力的消耗很大。一旦意志力消耗完毕,还没有驯服基底神经节这头“大象”彻底接受新变化,“大象”就会恢复旧有的习惯,走回老路。于是,学习产生的新变化就会消失,你就又白学了。
因此,要想学会一个新的技能,就必须找到让前额皮层消耗更少意志力,来控制基底神经节产生新重复的方法。就好比要让一个让白面书生管理一大帮江湖草莽,一定要用巧方法,而不是莽撞的武力——刻苦、坚持。2、大脑是一个很容易就被满足感欺骗的小孩
大脑的奖励机制是分不清现实的成果和未来承诺的成果的。比如,你参加了一个时间管理的互助小组,当终于列出了周计划时,是不是一想到下周能做完这么多工作,就已经觉得自己很棒了。虽然你什么都还没做,但此刻大脑已经获得满足感了。因此,最可能的结果是,你放纵了一个周末奖励了自己,然后周计划里的事基本都没能按时完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脑会对能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感到兴奋,错把可能性当做真正完成了目标。这就是很难做到长时间高效的另一原因:以为会了,所以学习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下去。当学习新技能的时候,将经典书买回来了、或者将干货文章收藏了后,就很兴奋,觉得自己已经会了。但其实,一到要用的时候,基本啥都不会。3、大脑是一个忘性超大的不靠谱存储体现在人人都用过存储卡,比如U盘、手机micro SD卡、数码相机的TF卡等等,这些存储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复制后除非你主动删除,否则内容肯定不会消失。但大脑的记忆方式却与存储卡大不相同,它就像用水在纸上写字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字迹很快就会干了、没了。最可靠的脑神经研究实验已经表明,在学习完成后的1小时内,记忆量就会极速下降。要形成长时记忆,就必须让神经元长出新的突触,并使突触强度得到长时强化。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有足够多次数的重复,才能让突触强度发生巨大且持久的改变,从而形成长时记忆。于是,问题就来了:有多少人能有毅力坚持足够多次数的重复呢?不就是因为坚持不来,所以英语才学了一轮又一轮,然后还是原地踏步的嘛。一、功利性学习:弥补大脑学习缺陷现在,我们知道大脑在学习中的3个缺陷了,那要如何才能克服,以做到长时间高效学习呢?
在这里,给你推荐一个简单高效的学习方法:功利性学习。所谓功利性学习,就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习立马就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个学习方法,你很容易就能做到长时间的高效学习了,因为工作即昰学习,学习也是为了工作服务。
而且,这么做就可以很好地克服大脑在学习中的3个缺陷:1、被动式启动: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功利性学习,因为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习,所以无论你想不想学,都必须要启动。这种被动式的启动,跟自己主动逼迫自己学习相比,消耗的意志力要少上很多。就好比早上起床,如果公司规定9:00上班,迟到还要罚款,那么你按时起床所需的意志力就很少了,因为这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但如果今天是周末,又没啥必须要早起处理的事情,那么你按时起床所需的意志力,就远远大于平时上班起床所需的意志力了。功利性学习,除了解决启动学习的意志力消耗问题之外,还解决了坚持学习的意志力消耗问题。随着工作需要,自然会要求你不断地学习新的内容,所以你无需消耗意志力去逼着自己坚持学习。就好比学习Android编程,如果你本身的工作是开发手机APP,那么很自然地,你就会不断学习Android开发平台的新功能。反之,如果你现在是一名美工,想转型做Android开发,那么对你来说,坚持学习Android平台新功能要消耗的意志力,就会远远大于前者。还有一个好处是:因为工作中要用到,所以你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立即就能见效,这更容易刺激你去重复、去学习更多的内容。而如果你学习的内容不是工作急需的,那么就会存在看不到即时效果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学习,前额皮层所消耗的意志力就很大了。
因此,如果能多多采取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就可以用更少的意志力,学会更多的技能和方法。2、避免浅层学习,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因为大脑很容易被满足感欺骗,因此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其实都停留在表层,看着都会,但一动手就都不行。采用功利性学习,因为要在工作中应用,所以你就无法只停留在表层,而是必须要往下钻研,直至解决问题为止。就好比学习拟文章标题,看了别人一篇特别棒的干货文章,说是当标题满足“这最好(How)玩(Why)”的格式时,会更容易吸引人打开看。看完后自己很激动,赶紧给收藏了,大脑也很满足,感觉一下子就已经是拟标题的高手了。
但如果真到了要你起标题的时候,有的人可能连“这最好玩”是啥都有点记不清了;有的人会好一点,知道“这最好玩”是啥,但就是拟不出符合这个条件的标题。
如果你采用了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就会拟一个符合“这最好玩”标准的标题出来,然后发出来一看,发现新的问题来了:依然没什么人看哇。为了解决这个新的问题,你就会更深入地去学习方法,就会发现除了标题格式符合“这最好玩”外,还需要文章的内容能切实打中读者某个需求:比如体现身份的需求、偷窥他人隐私的需求,或者实用需求。因此,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就能避免你的学习停留在浅层,而是可以更深入地掌握技能和方法。3、在工作中自然重复,抵抗遗忘曲线你已经知道,大脑是个特别会忘事的存储体。你也知道,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多多地间隔重复。可是,做不到啊!就拿背英语单词来说,你也知道每天背30个新单词、再将昨天的单词重复记忆下,3天后再重复下,7天后再重复下,14天再重复一遍,21天的时候再重复下,这样应该就能记得比较牢了。但是,到了第3天的时候,你估计就不愿意重复了,因为太枯燥、太麻烦了,结果就只背新单词。这样下去,结果就是背了后面、忘了前面。但,如果你是做外贸工作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你今天背的单词,可能今天下午在跟客户交流的时候就用到了,明天在邮件里可能又用了一遍,一个星期后再跟客户电话交流的时候又用了一遍。这种情况下,哪怕你还是只背新单词,是不是最常用的单词已经重复了很多次,自然就记牢了呢?因此,如果能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压根就不要再担心大脑这个会忘事的存储体了。因为最常用的内容,它一定会帮你记得牢牢的。二、简单三步做到功利性学习那要怎么做,才能掌握功利性学习策略呢?步骤一:确定一个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功利性,最好就是从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学了立马就可以用的。因此,你选择的这个问题,一定是你正在着手解决的,或即将就要去解决的。比如,你马上要录制一段音频课程了,但你不知道怎么让声音更好听。这时,你就可以确定要解决的问题为:“如何让声音听起来更舒服”。从解决问题的目的出发去学习,因为工作与学习完全就是融为一体的,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工作时担心没时间学习,学习时又担心时间不够、工作可能做不完。步骤二:确定学习内容的覆盖面和技巧确定好要解决的问题后,紧接着是根据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和进度,来确定学习内容的覆盖面和顺序。首先根据问题解决的迫切度,确定学习内容的覆盖面。如果问题解决的时间比较充裕,那就可以学习得更全面一点。如果问题解决的时间很紧张,那就要学习立马就能起作用的具体方法或技巧。还以音频课程的录制为例。如果你有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你就可以选择买几本书和课程,系统地学习相关的内容,比如发音、音调、气息、共鸣控制等。可如果当天下午就要开始的话,你就可以直接网上搜索或购买电子书,翻查和 “让声音听起来更舒服”相关的方法技巧,并选用其中可以直接上手就用的方法。最后,你会发现有3个比较好用的方法:坐直、放慢语速、想象你对面有个人。确定了学习的覆盖面后,还可以根据问题解决的进度,确定好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如果问题的解决周期比较长,而且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来处理的话,这时就可以根据问题解决的进度,先学习第一阶段立马就需要的内容。比如,做企业管理咨询项目,一般大约3个月左右,分为现状调研、方案设计、实施路线规划三个阶段。这时候,你就可以先优先学习现状调研中“如何更高效地做调研访谈”的内容,因为这是你开展工作立马就要使用到的。第二个步骤的关键点是: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忍不住想学更多东西的冲动,紧紧围绕解决问题的需要,去确定学习内容的覆盖面和顺序。否则就会变成伪勤奋了,一是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二是浪费了精力,因为学的内容只要没有应用,绝大部分就会被快速忘记。步骤三:实际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学习之后,不能只是学了,更要知道如何应用在解决问题的实践当中。因为我们采用的学习策略,已经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直接找解决办法的,所以我不担心你用不用的问题,而是要提醒你怎么用。在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你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第一遍一定要严格遵循所学方法的指引,一丝不苟地套用为什么呢?1、只有严格地套用后,你才能根据反馈效果来证明这个方法是否有用。否则,你会一直在纠结:是方法没用、还是我没用好。2、你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知道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这个方法。再以音频课程的录制为例,你学到的3个方法是:坐直、放慢语速、想象你对面有个人。
如果你一开始就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没有严格地遵循这3个方法,那么一旦录制的音频效果不好,你是会认为自己没用好这个方法,还是这个方法本身不行?你压根就给不出结论。
反之,如果你录制的过程,完全套用这3个方法,而录制的音频效果还是不佳,那你就可以下结论说:只是做到这3点还不够,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所以,在第三个步骤中,一定要切记,如果你没有经验,第一遍一定要严格遵循方法的指引。三、小结你为什么难以做到长时间的高效学习?因为我们的大脑其实是一个有缺陷的学习器,它有3个学习缺陷:1、它是愚蠢重复者和聪明管理者的结合体2、一个很容易就被满足感欺骗的小孩3、一个忘性超大的不靠谱存储体因此,我们会因为缺乏意志力而坚持不来,学习的内容会停留在表层,而且学的大部分东西还会很快就忘记。但采取功利性学习的策略,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克服这3个缺陷: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避免浅层学习,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在工作中自然重复,抵抗遗忘曲线。而且,这个策略应用起来也挺容易,分为3步:步骤一 :确定一个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步骤二 :确定学习内容的覆盖面和技巧步骤三 :实际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