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与南京城一起默哀

2020年12月13日,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设立的国家公祭日来到第七个年头。上午10时1分,凌厉的警报声再次响彻南京城上空,机动车、火车、船舶同时鸣笛致哀,道路行人及公共场所的所有人员也同时就地默哀。

10时1分至10时2分,在南京市建邺区福园街与茶南大街岔路口,楚天都市报记者看到,道路交通信号灯为红灯,路面机动车驻停,行人就地默哀。驻守在管制路口的交警和志愿者们立正、脱帽、低头。水西门大街与长虹路交岔口,车辆也同时停止行进,市民伫立默哀。在路口协助管理交通的志愿者宋婆婆今年已经70岁。10点01分,宋婆婆静静伫立在原地低头闭上双眼进行了一分钟默哀。她告诉记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每年12月13日,无论自己身在何处,都会进行一分钟默哀,为的就是提醒自己不忘历史。

这一分钟,是哀悼更是警醒。当时光的轮齿,拨回到83年前的今天,南京的天空骤然阴暗。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规模杀害,30万同胞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

截至2020年12月12日,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只余73位。国家公祭日前,楚天都市报记者赴南京专访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谢桂英。83年前,10岁的葛道荣失去了一位叔叔和两位舅舅,自己也被日本士兵用刺刀刺伤右腿;13岁的谢桂英则在失去父亲后在家中遭到日军欺辱。黑暗经历仍历历在目,但两位老人向记者表示,铭记历史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珍爱当下的和平。

彼时,目之所及,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此时,心之所向,是此时,心之所向,是勿忘国耻,吾辈自强。